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包公案》讀後感

《包公案》讀後感

正義的化身——《包公案》讀後感

? 六3班顧佩馨

? 在古代,壹個興旺發達的國家不是壹舉成為的,而是通過好的政治制度、賢明的君王、公正無私的大官建立起來的。但是,也有封建專制時期禍國殃民,貪贓枉法, 顛倒黑白的時候,北宋時期,即仁宗盛治時期壹名叫包公的清官成為了人民的理想寄托。 包公,字希仁,原名包拯,又叫包青天,在人民的眼中包公是秉公執法,清正廉明,為民除害的形象。

在這本小說中記載了包公破獲的壹些疑案,讓我記的最清楚的是壹篇叫夜審郭槐辨明太後的文章。

壹次包公在賑濟災民時,告訴他的手下:“本地百姓如有不平的事,可以來告狀!”壹會兒,壹個姓李的老婆婆來告狀,包公問:“妳是誰,有什麽冤屈?”後果得知案情,原來是太後同太監郭槐設計將李婆婆打入冷宮,本來有壹個姓張的仆人,在陪郭槐喝酒時,得知了這件事,因為富有同情心,同情李婆婆,想上報這件事,後來讓郭槐知道了,把張仆人給殺了,讓太子認錯父母,包公聽了大驚,這事涉及天子,不敢相信,經過確認,上朝面見宋仁宗,很有禮節的上報告了這件事,因為上報這件事,讓包公差點被劊子手砍了,後來經過重重考驗,在夜晚時假裝把宮殿裝扮成了閻王殿,連夜審問了郭槐驗證了這個事,郭槐被判死刑,假太後被判鞭刑,這件事情也算是結束了。

通過這個案件,更加體現了包公的秉公執法,為民請命,不畏權勢的形象。我以後也要做壹個像包公壹樣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