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沈重!隨著琶洲區域發展規劃的通過,2035年將是壹個大的變化。

沈重!隨著琶洲區域發展規劃的通過,2035年將是壹個大的變化。

113年10月15屆第9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琶洲發展規劃(2019-2035)》(以下簡稱《發展規劃》)。規劃以《琶洲發展規劃綱要(2018-2035)》為基礎,與《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相銜接,為抓住琶洲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克服發展瓶頸,規劃產業布局,科學合理配置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細化到空間,制定長遠藍圖。琶洲作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三城壹區創新核心”的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實驗區,是廣州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戰略橋頭堡。規劃範圍包括:黃埔湧以南的琶洲島和琶洲南區,用地面積1.490公頃。發展規劃提出,將琶洲打造成數字創新產業、會展業、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外向型、創新型經濟發展的高質量經濟增長極。規劃的主要結論包括:壹是明確琶洲片區產業發展思路,構建以會展經濟、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開放型經濟和創新型經濟共同發展新格局;第二,科學合理地預測人口規模。預計2035年,琶洲就業人口約80萬人,居民34萬人。三是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區域交通承載能力,構建空、鐵、路、海協同的對外交通體系,規劃軌道交通運能不低於55萬人次/小時,加強跨江橋隧銜接,打造“島內+島外”會展物流候客模式;四是高標準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會展設施,提升數字經濟和總部經濟產業配套服務水平;第五,統籌土地儲備和供應配套產業發展,加大土地儲備,把城市更新作為釋放土地存量的重要手段。到2025年,琶洲將基本形成以數字經濟和會展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經濟結構進壹步優化,實現地區營業收入5000億元左右。到2035年,琶洲片區將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會展產業集聚區、灣區數字經濟試驗區和廣州總部經濟增長極,區域營業收入約1.2萬億元,成為華南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現在的形勢有很好的基礎,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琶洲地區是廣州“十三五”發展的“金三角地區”之壹,這裏有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良好的發展基礎。壹是區位優勢突出。琶洲片區是廣州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珠江前航道以南,與國際金融城隔江相望。金三角由珠江新城(12平方公裏)、國際金融城(8平方公裏)、琶洲(14.9平方公裏)* * *,集世界級商務辦公、金融服務、會展貿易於壹體。它是中國南方最活躍和最大的地區之壹。二是產業發展基礎深厚。展覽業的競爭力不斷提高。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壹期、三期總建築面積165438+萬平方米,室內展覽面積36萬平方米。作為“中國第壹展”,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每年都在這裏舉行。截至2018年,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額約13536億美元,其中2018年總成交額約600億美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縮影和標誌。與此同時,琶洲西部互聯網創新集聚區正在全面打造,阿裏巴巴、騰訊、科大訊飛、小米、唯品會等壹批互聯網企業總部相繼引進,已發展成為廣東省互聯網百強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壹。第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華南快速路、雲柯路、廣州繞城高速、廣州地鐵4號線、8號線、有軌電車已建成投入運營,廣州地鐵11號線、12號線、18號線、廣州南站至白雲機場的廣佛環線、廣深廣城際琶洲支線正在建設中。項目建成運營後,琶洲區域交通樞紐功能將顯著增強,城市配套功能將日益完善。第四,自然資源稟賦優越。琶洲位於珠江前航道和官洲航道的交匯處。區內有模地沙湧、黃埔湧等水系,還有古港、會展等6個公園,珠江沿岸有軌電車串聯起壹條城市觀光綠化帶。同時,琶洲南部還有12000多畝果園濕地,有廣州“綠肺”的美譽。周邊水網密布,江、河、湖海岸線綿延277公裏。但是,琶洲地區也面臨著經濟轉型升級的問題,包括外向型經濟發展缺乏競爭優勢;會展等產業發展亟待提升,“強展必弱”問題突出,琶洲數字經濟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急需改善;發展機制需要理順。〓提出五大戰略定位〓成為華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根據發展規劃,規劃範圍包括黃埔湧南岸的琶洲島及琶洲南片區,用地規模***1490公頃,其中:琶洲島西區210公頃,1中區240公頃。琶洲南面積450公頃。規劃期為2019至2035年。規劃基準年為2019,近期為2020-2025,中期為2026-2030,遠期為2031-2035。為此,發展規劃提出,琶洲片區要與壹帶壹路對接,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接,與珠江新城、金融城壹起推進“金三角”建設,實現老城區新活力。具體來說,立足廣州,依托灣區,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將琶洲建設成為“數字+會展+總部”融合創新的產業新高地,智能高效的綜合交通網絡,具有全國領先水平的創新服務設施,節能低碳的綠色能源先導區,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環境示範區。這也是琶洲發展的五大戰略定位。五大戰略定位產業之壹:打造“數字+會展+總部”的產業新高地。發展規劃提出,將琶洲打造成數字經濟、會展業、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外向型和創新型經濟發展的高質量經濟增長極。建設“全球會展產業集群核心、灣區數字經濟實驗區、廣州總部經濟增長極”。預計到2035年,琶洲地區營業收入約為1.2萬億元。在打造全球會展產業集群方面,規劃世界級現代化會展場館和會議中心,強化國際商務交流功能,成為廣州建設國際會展之都的核心平臺。琶洲將進壹步做大做強會展全價值產業鏈,實現“以會展促會展、以會展促會展、以會展促消費”,形成會展、會議、節慶等多種形式融合的全價值產業鏈,提升區域國際交流和國際消費功能;將加快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第四展館建設,引導利用率低的展館進行功能優化改造。同時,爭取粵港澳聯合舉辦國際數碼產品展覽會。以“會議論壇+節慶活動+博覽會交易”的形式,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交流平臺。在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灣區實驗區建設中,琶洲將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策源地、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發展示範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開放合作重點區域、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體制改革試驗田。重點發展互聯網和雲計算、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新壹代信息技術等數字科技產業,以及數字創意、工業互聯網等創新領域。預計到2035年,數字經濟企業數量不少於2700家。值得壹提的是,琶洲將高水平建設“琶洲城市大腦”,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建設覆蓋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技術研發等領域的大數據資源庫。支持數字經濟企業叠代創新和應用測試,在廣州互聯網法院建設智慧法院應用場景,加強人工智能在證據收集、案件分析、法律文書閱讀分析等方面的應用。從國內壹流標準出發,聯合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團隊,高標準建設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實驗室。在培育創新型總部經濟增長極方面,琶洲將對接國際創新資源網絡,使琶洲成為培育創新型總部企業國際化、集群化發展的最佳場所。重點發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供應鏈總部、R&D總部等功能性總部。預計到2035年,琶洲總部企業將不少於50家。為了支持數字經濟、會展業和總部經濟的發展,琶洲片區還將重點發展商務服務和專業服務。壹個是提升商業服務業,推動“數字-商業-文學-旅遊-會展”壹體化發展,新增以文化藝術、體育健康、教育服務為主題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另壹個是大力發展高端專業服務業,提升琶洲創新經濟的營商環境。空間規劃:打造四大功能區,促進產業空間高效有序發展。琶洲將重點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區、智慧會展產業創新區、數字經濟與總部經濟創新合作區、創新融合發展區”四大功能區,促進產業空間高效有序發展。琶洲西區1: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區重點發展互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與新壹代信息技術等數字科技產業,數字創意、工業互聯網等數字融合創新產業。支持跨國總部企業設立全球或區域性R&D中心、開放式創新平臺和大型企業孵化器。建設壹批國際公共R&D平臺、知識產權服務和技術轉化平臺、大數據開源和交易平臺,形成覆蓋數字經濟創新全鏈條的國際創新合作網絡。2.1區:智慧會展產業創新區重點發展品牌會展、國際會議、數字會展、會獎旅遊、文化活動等新業態和現代商務服務。將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建設成為全球品牌中心和全球采購中心,擴大國際會議和節慶的品牌影響力,促進會議、展覽、貿易、購物、金融、物流等全產業鏈的集聚和發展。重點發展各類會展服務、新興金融、跨境電商服務、會展旅遊,支持發展智慧物流、高端酒店服務、會展人才培訓和中介服務,打造廣州國際商務交流中心核心區。3.中區2+東區:數字經濟與總部經濟創新合作區,重點發展數字經濟、創新型總部經濟、科技服務、人才服務、咨詢設計等專業服務業,打造數字經濟與總部經濟創新合作區。4.南區:創新融合發展區重點發展高端會議、節慶等新型會展業態和智慧城市、數字貿易、金融科技等數字融合創新產業,成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會展融合的創新拓展區。★五大戰略定位之二★交通:兩小時生活圈覆蓋大灣區11城市,構建智慧高效的綜合交通網絡。發展規劃提出,構建滿足琶洲、廣洲、粵港澳大灣區三級的多元化交通體系,建立以琶洲為核心、覆蓋粵港澳大灣區的2小時經濟圈;建設大灣區快速直達的軌道交通網絡,完善輻射全市的道路交通系統,構建琶洲綜合交通樞紐格局,營造安全舒適的慢行空間,構建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琶洲、珠江新城、金融城形成“金三角”,完善交通設施與三地的緊密聯系,提高路網密度,增加城市道路供給,提高高品質交通樞紐服務,建設宜居生活空間。根據發展規劃,到2035年,琶洲將規劃軌道交通運力不低於55萬人/小時,建設“壹主四輔”五大核心交通樞紐。其中,主樞紐會展塔綜合體是廣州的二級客運樞紐,是對外客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個輔助樞紐分別是琶洲西綜合體、萬盛圍綜合體、新洲綜合體、赤沙角綜合體。為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緊密聯系,未來琶洲地區可通過廣佛環線廣州南站至白雲機場段、廣深城際琶洲支線接入珠三角城際網和全國高鐵網,快速到達珠海、深圳、香港,建立以琶洲為核心的壹小時經濟圈,覆蓋港澳廣深四大核心引擎城市。兩小時生活圈覆蓋大灣區所有11城市,打造高效智能交通服務體系,提升會展競爭力,打造外向型經濟集聚發展增長極。此外,還將建設立體的人車分離設施,打造沿江綠道城市慢生活公共空間,完善過街安全設施,打造安全舒適的慢行系統,形成生活休閑娛樂空間。★五大戰略定位之三★公共* * *服務:賦能數字經濟,打造全國領先水平的創新服務設施《發展規劃》提出,琶洲將高標準配置教育、科研、金融商務、人才配套服務、人才住房等配套設施,提升琶洲商務服務、科技創新、教育培訓等綜合服務功能水平,構建智慧城市管理體系,完善琶洲CBD區域城市建設和培訓。琶洲片區將著力打造集生產生活於壹體的新壹代高水平創新服務設施,資源充足,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此外,通過建設琶洲城市大腦,結合5G商用技術,搭建琶洲智慧城市示範區平臺,建立區域智慧城市管理體系,幫助廣州加快融入灣區智慧城市群建設。值得壹提的是,琶洲充分發揮廣州新壹代CBD的定位和互聯網集聚區的產業資源優勢,以5G為支撐,將應用場景從移動互聯網拓展到移動物聯網,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壹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打造“5G+智慧城市示範區”。基於大數據分析、5G技術、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可構建“琶洲城市大腦”,進行海量、多源數據采集、實時處理和智能計算。★五大定位之四★能源:建設節能低碳綠色能源先導區《發展規劃》提出,琶洲片區將布局低碳生活能源設施,建立健全琶洲片區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供應設施,構建供需協調的“互聯網+”能源管理評價體系,實現區域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綠色能源先導區。為了貫徹綠色生態的理念,琶洲地區的新建建築至少應達到國家壹星級綠色建築設計標準。對於整體布局,這就需要結合琶洲地區的產業規劃、能源消費特點和地理布局特點,建設相應的綠色能源基礎設施和低碳生活能源設施布局。★五大定位之五★環境:打造環島多元化濱水空間,建設宜居、宜商、宜遊的高品質示範區。發展規劃提出,琶洲將推動綠色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發展全過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打造多元化環島濱水空間,提升橋梁、公園、碼頭、夜景等景觀節點品質。把黃埔湧改造作為改善廣州人居環境的示範工程,建設海綿城市,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度。根據發展規劃,琶洲地區將打造環島多元化濱水空間,打造宜人的綠色海岸線,整合黃埔湧兩岸的開放空間,打造豐富多樣的開放空間。同時,完善琶洲、會展公園等濱水空間,積極推進黃埔古港文化旅遊區建設,推動琶洲打造“千年海斯發源地”的旅遊形象名片。至於橋梁、公園、碼頭、夜景等景觀節點的品質,發展規劃提出,可以利用像素幕墻、LED液晶屏等技術手段,針對不同的濱水設計相應的夜景,重點打造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琶洲眼城的夜景。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申會、何濤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劉彤彤聲明:以上內容來源於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