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菜根譚》這部書,應該是在2001年末,那時離我走出大學邁進社會,已經將近四年,期間換了不少工作,經歷非常坎坷 ,甚至還有飯都沒得吃、回家路費都沒有的時候。這些工作生活的經歷, 讓我對人生也有了壹定的體會和理解,在讀到《菜根譚》後,便有種豁然大悟的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洪應明,大約生活在內憂外患初現端倪的明朝嘉靖時期,他的生平事跡,歷史上沒什麽記載。
《菜根譚》是壹部囊括中國幾千年處世智慧的格言集,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華,從本書中體現出的有時孤高無為、有時又樂觀上進的思想中,也能看到作者當時激烈的內心沖突。
自從這部經典問世,就經久不衰,被廣為傳頌,壹直到今天,仍然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歡迎。這部書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其內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讀它,都能從中汲取對自己有用的智慧。
所以,《菜根譚》與《小窗幽記》、《圍爐夜話》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毛主席曾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譚》要靜靜地讀,細細的品,就會越讀越有味。
雖然已經過去二十年了,但《菜根譚》中那些充滿處世智慧的人生格言,至今記憶猶新,令人終生難忘。
壹、君子之心事,天清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不知。
感言:這句話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在學校的時候,無論是課本上講的,還是老師教的,都是讓我們做壹個誠實守信、善良正直的人。可是當步入社會以後,處處碰壁,發現社會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麽簡單,人心難測,江湖險惡,有時候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於是乎,從小建立起來的人生價值觀,開始動搖了,到底是要做壹個誠實善良的人?還是要做壹個虛偽狡猾的人呢?
正是在 看到這句話以後,才堅定了我做個君子的人生誌向。無論如何,無論別人怎樣,無論要遭遇多少艱難曲折,都要做個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但是呢,也有學會保護自己,心底可以無私,但是做人還是要低調,才華不能外露,以免被人嫉妒和障礙。
二、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感言:學校是壹個純潔的地方,看到的、聽到的,都是正能量,都是正面的、健康的。但當我邁入社會後,最初找的幾份工作,第壹個是歌舞廳、第二、三個是桑拿、第四、五個是直銷,在這些工作中,我見到了人性中最為陰暗的壹面,見多了男盜女娼、爾虞我詐,真的是往日不堪回首。
《菜根譚》的這句話,就像是壹盞明燈,讓我沒有在黑暗中迷失方向,沒有在各種誘惑下,喪失做人的原則和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