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表示,2021年,華為是中國專利授權量最多的公司,在歐洲專利局專利申請量排名第壹,在美國新授權專利數量排名第五。華為PCT專利申請量連續五年全球第壹。
華為每兩年發布壹次員工過去壹段時間的“十大發明”。該獎項旨在肯定和獎勵具有創造新產品系列潛力、成為產品重要商業特征、為公司和行業帶來巨大商業價值的發明或專利技術。
6月8日,華為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獲獎發明成果。由於競爭激烈,出現了平局,最終選出了* * 11項發明。這些發明涵蓋了自動駕駛、5G網絡、終端等領域。
詳情如下:
第壹項是全新的加法神經網絡。本發明可以在保證精度的前提下降低70%的計算功耗和電路面積,相關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終端設備、消費電子產品、智能汽車和電信網絡。
第二項是多目標博弈算法。這項發明解決了自動駕駛中的壹些關鍵挑戰,包括在城市道路上人車混雜的復雜場景中的定位、感知和決策問題。本發明解決了70%以上的交互場景接管問題,中轉時間縮短了40%,存儲成本降低了200倍,計算功耗降低了85%以上。
第三個項目是虹膜。光纖的無源特性使其管理非常困難。這項專利通過在光纖上雕刻光學虹膜,並將其作為光纖的生物標簽,幫助運營商加快光纖寬帶的部署,減少30%的資源浪費,降低20%的運營成本。
第四項是全精度浮點計算。本發明實現了高效率和高精度計算能力的融合,滿足高性能計算、AI推理等場景的浮點計算需求。目前,本發明已投入到升級芯片中。
第五項是平視顯示系統。華為稱這項發明“劃時代”。解決了智能汽車平視顯示系統中的重影、眩暈、眩暈等問題,大大縮小了體積,釋放了計算資源,減少了時延,使消費者看得更清楚,成本更低。
第六項是確定性IP。本發明實現了大規模分組網絡的確定性低延遲和低抖動。基於這壹發明,華為發布了獨家的確定性IP網絡解決方案,實現了微秒級精度的遠程工業控制。
第七項是風箏項目。本發明可以幫助運營商在其企業客戶園區部署遠程核心網絡或“風箏網絡”,滿足制造業、采礦業和教育行業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第八項是BladeAAU和Massive MIMO方案。這項發明解決了室內和室外5G部署的關鍵挑戰。室外,BladeAAU可以極簡方式部署5G網絡,同時保證不同標準的最佳網絡性能;室內,分布式MIMO技術可以大大提高5G網絡的容量和用戶體驗。
第九項是5G單空。作為壹項已經納入5G標準的技術,本發明可以使網絡使用更多* * *頻譜資源,將5G跨標準頻譜資源的* * *共享比例從4G時代的40%提高到90%。基於這壹發明,華為實現了業界唯壹的毫秒級動態頻譜商用能力。目前,該發明已在全球26個局成功商用。
第十項是主動-被動網絡附加存儲。本發明實現了全球首個對稱雙主動高端存儲系統,性能是業界的兩倍,可以滿足交通、能源、金融等領域的擴容和零業務中斷要求。
第十壹項是LinkTurbo和Hyperhold。本發明是純終端側加速組合。利用這項專利,智能手機可以在各種網絡和內存使用條件下給用戶帶來流暢的體驗。LinkTurbo可以顯著提高並發下載速率,降低遊戲延遲和視頻緩沖延遲,而Hyperhold可以大幅擴展可用內存,提高基礎讀寫性能。
2021年,華為公布了5G專利費率,並表示將提供適合5G手機價格的合理百分比費率,最高許可費為每臺2.5美元。公司預測,開始收取5G專利費後,華為2019-2021的知識產權收入約為12億-13億美元,專利開放許可的範圍將從電信基礎設施和消費電子終端擴展到物聯網和網聯汽車。
“過去,我們(加強)知識產權是為了捍衛自己,確保自己業務的安全。通過這麽多年的積累,(華為)在5G、WiFi 6、音視頻編解碼、光傳輸、光智能等主要領域形成了高價值的專利包,擁有壹定的話語權。”華為創始人任在最近的壹次專利研討會上表示。
他認為,華為應該建立壹個合理的價格基準,讓業界公平合理地使用其專利技術。在獲得適當的R&D回報的同時,也有利於華為在國際社會的創新者形象。此外,華為使用了別人的專利並合理支付,從而在全世界建立了有利於創新的知識產權價值觀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