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半截蠟燭》課文

《半截蠟燭》課文

課文指教科書中的正文,區別於註釋和習題等,壹般在語文或地理中出現。英語,有對話和短文。最早在南朝梁國劉勰的《文心雕龍·指瑕》出現。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半截蠟燭》課文,歡迎大家分享。

《半截蠟燭》課文 篇1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地點:法國,伯諾德夫人家中

人物:伯諾德夫人(法國的壹位家庭婦女)

傑克(伯諾德夫人的兒子)

傑奎琳(伯諾德夫人的女兒)

三個德國軍官(壹個少校,兩個中尉)

[壹個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風猛烈地吹著。伯諾德夫人家裏,昏暗的光線,壹張孤零零的長桌,坐在桌邊的伯諾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將壹個小金屬管封在壹小截蠟燭中。

伯諾德夫人-看來,只有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於被該死的德國佬發現。

傑奎琳-(壹邊嚼著糖果,壹邊天真地問)媽媽,這是什麽啊?

伯諾德夫人-(面容嚴肅)非常重要的壹個秘密,親愛的,所以對誰也不能講。

傑克-我知道,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來之前,我們得保證那東西完好無損。對吧?(有點兒得意地看了妹妹壹眼)

傑奎琳-(嘟起了嘴)我當然也知道。米德叔叔最喜歡我了,今天他還給我帶來了糖果。可是媽媽,米德叔叔為什麽穿著德國佬的衣服呢?

[伯諾德夫人這時已經把那半截蠟燭插在壹個燭臺上,擺在餐桌最顯眼的地方。

伯諾德夫人-傑克,傑奎琳,有些事情以後給妳們慢慢解釋。現在妳們兩個要好好地記著:這支蠟燭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從現在開始,我們得為它的安全負責。為了有壹天能把德國佬趕出去,我們得不惜代價守住它,懂嗎?

傑克-(像個男子漢似的挺挺胸脯)放心吧,媽媽。

傑奎琳-(點點頭)媽媽,我懂。我真討厭德國佬。

伯諾德夫人-(凝視著燭臺喃喃自語)不惜壹切代價,包括我們的生命。

[過了不久,嘭嘭嘭嘭,壹陣粗暴的敲門聲,三個德國軍官例行檢查來了。很奇怪,檢查完了,他們都沒有要走的意思,也許是因為外面風太大了。

中尉甲-好黑的屋子,為什麽不點蠟燭呢?(點燃了那個藏有秘密的蠟燭)

伯諾德夫人-(急忙取出壹盞油燈)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燈亮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吹熄了蠟燭)

中尉甲-(不耐煩地)晚上這麽黑,多點支蠟燭也好嘛。(又把那個快要燒到金屬管的蠟燭點燃)更亮了壹些,不是嗎?

傑克-(若無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燭臺)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些柴來生個火吧。

中尉乙-(厲聲)難道妳不用蠟燭就不行嗎?(壹把奪回燭臺)

[傑克無奈地去柴房,下。]

伯諾德夫人-(不動聲色地慢慢說道)先生,要知道,柴房裏很黑……

中尉乙-(瞥了她壹眼,不滿地)夫人,在自己家裏,應該相信您的兒子有足夠的能力應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難道他會從柴房裏搬來壹窩兔子嗎?

[蠟燭越燃越短。傑奎琳打了個懶懶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傑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壹盞燈上樓睡覺嗎?(她寶石般的眼睛在燭光下顯得異常可愛)

少校-(看著她那粉嘟嘟的小臉蛋,笑了)當然可以,美麗的小天使。我也有壹個像妳這麽大的女兒,和妳壹樣可愛,她叫瑪琳娜。

傑奎琳-(笑容像百合花壹樣純潔)我覺得她壹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實在太困了。

少校-那麽,晚安,小姑娘。

傑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媽媽。

伯諾德夫人-(溫柔地)晚安,親愛的。

[傑奎琳慢慢端著蠟燭走上樓去。在踏上最後壹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半截蠟燭》課文 篇2

當小女兒傑奎琳邁上了最後壹級臺階時,蠟燭悄無聲息地熄滅了。傑奎琳懸在心口得那顆石頭終於落了下去。她趕忙把在蠟燭中的情報藏起來,輕輕地走進了房間,躺在床上,卻怎麽也睡不著,默默地為哥哥和媽媽祈禱著。

樓下,昏暗的燈光跳動著,屋外樹影婆娑,幹枯的樹枝張牙舞爪,好似可怕的魔鬼,昏暗的燈光打在德國官兵的兇險的臉上,顯得更加可怕。伯諾德夫人不安地坐在椅子上,沈默地望著桌上的油燈,在心中默默地祈禱,壹旁的傑克臉色蒼白,但卻十分地鎮定。

德軍又在屋裏搜查了壹番,並沒有發現什麽信息,便匆匆離開了。隨著木門“咚”壹聲地關上,伯諾德夫人和傑克那顆提到嗓子眼的心也放了下來。伯諾德夫人輕輕地對樓上的傑奎琳說:“傑奎琳,別怕,德軍已經走了。”

傑奎琳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了,立刻跑下樓,撲到了媽媽的懷裏,蒼白的臉上流露出了壹絲笑容。她又焦慮地問:“媽媽,德軍以後還會再來嗎?”伯諾德夫人沈默不語。是啊,德軍雖然走了,但安全只是暫時的,德軍還會再來,他們壹家三口必須時刻警惕,絲毫不能松懈。面對兩個消瘦的孩子。伯諾德夫人的心中流露出壹絲愧疚:雖然自己為了祖國的平安參加情報站的工作是應該的,但這兩個無辜的孩子卻也被戰爭牽連在了壹起,原本應該安度童年的他們每天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這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到多麽的自責!

想到這,伯諾德夫人不禁緊緊擁抱了兩個孩子,用堅定的話語鼓勵兩個孩子:“孩子們,我們是法國人,我們應該扞衛我們的國家。現在,德國法西斯猖狂地蹂躪我們的國土,我們作為法國人,怎能眼看祖國遭人踐踏?正是如此,媽媽才會參加情報站的工作。”說到這,伯諾德夫人愧疚地對兩個孩子說:“媽媽對不起妳們,妳們這麽小的孩子也被戰爭牽連了進去,也沒睡過壹次好覺,吃過壹頓好飯,這都是媽媽的錯......”說著,伯諾德夫人的眼眶不禁流出了幾滴眼淚。

兩個孩子聽了,頓時感到心潮澎湃,他們緊緊地依偎在母親身邊,說:“媽媽,放心,我們壹定會支持您的工作,把德國人趕出法國,因為我們也是法國人!”

伯諾德夫人緊緊摟著兩個孩子,火光照亮了屋子,也溫暖著他們的心。下壹次的危機不知何時回來,但他們壹家三口早已在心中許下承諾:堅決保護情報站的情報,扞衛我們的祖國,把敵人趕出我們的國土!

《半截蠟燭》課文 篇3

半截蠟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壹位家庭婦女,人稱伯諾德夫人。她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兒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全家三人都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

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絕密情報藏好,等自己的軍隊派人前來取走。為了情報安全,她想了許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後,她終於想到了壹個絕妙的主意——把裝著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內,然後把它插在壹個燭臺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壹天晚上,屋裏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他們坐下後,壹個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放到少校軍官面前。伯諾德夫人知道,萬壹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壹家三口生命的結束。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孩子,急忙從廚房裏取出壹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壹場危機似乎過去了。

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著青煙的燭芯重新點燃。“晚上這麽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他說。

時間壹分壹秒地過去。這時候,大兒子傑克慢慢地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說著,伸手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屋子頓時暗了許多。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妳不用蠟燭就不行嗎?”壹把奪回燭臺,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在鬥爭的最後時刻,他從容地搬回壹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著。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裏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

突然,小女兒傑奎琳嬌聲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壹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壹個妳這麽大的`小女兒。”傑奎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

正當她踏上最後壹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半截蠟燭教材分析解讀

蠟燭,已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只是偶爾在我們的生活中露壹下臉。本文以“半截蠟燭”為題,突出蠟燭在文中的獨特地位。它是伯諾德夫人藏匿秘密情報的所在,它是突然闖進家中的德軍的照明之物,它維系著伯諾德夫人、傑克、傑奎琳的生命之線,維系著情報站的生死存亡,維系著大批軍人、國家的利益命運!全文以半截蠟燭為線索,層層推進,讓讀者的心隨著它的點燃、熄滅、點燃而壹次次揪緊!

為什麽將秘密情報藏在半截蠟燭內?

“為了情報安全,她想了許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

情報是“絕密”的,其重要性可見壹斑。而為了這樣絕密的、重要的情報的安全,伯諾德夫人想了“許多辦法”,可見是費盡了心思,但即使這樣,還“始終放心不下”,壹方面說明情報非常重要,壹定得有個萬全之策才行,另壹方面說明,要保證情報的安全是多麽地不容易。(由此也可感受德軍的陰險殘暴,伯諾德處境的艱難與危險,她們壹家簡直是提著腦袋在完成任務。)

“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為什麽“顯眼”的地方反而安全?伯諾德夫人這壹方法的“絕妙”體現在哪?按照正常的心理,這樣重要的絕密情報當然藏匿著越隱蔽越好,這樣才能保證情報的安全。但在德軍經常性的徹底的搜查下,哪有這樣的好地方呢?伯諾德夫人反其道而行之,把重要情報就放在德軍的眼皮底下,放在“顯眼”的位置,德軍反而不在意,另壹個,半截蠟燭是家庭中常用之物,因而能騙過了德軍的眼睛。事實證明,這個藏匿方法是有效的、絕妙的。

伯諾德夫人、傑克、傑奎琳分別是怎樣做的?為什麽只有傑奎琳能取得成功?

傑奎琳:嬌聲、可愛、鎮定(道過晚安)/少校也有壹個這麽大的小女兒。

壹方面傑奎琳表現沈著,沒有絲毫的慌張與破綻,她利用小女孩的優勢,“嬌聲”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沒有引起德國軍官的註意,又喚起了德國少校內心深處的“人性”,恰恰他也有壹位差不多的女孩,因此,傑奎琳憑著自己的機智勇敢消除了壹場迫在眉睫的危機。

“正當她踏上最後壹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這樣的結尾留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故事似乎結束又未結束,人們的心還懸在半空,危機真正過去了嗎?還會發生什麽樣的故事?記得曹文軒先生曾在講座中說過,好的小說就在於結尾是“留有懸念”的,它會吸引著妳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揣摩……我想,這篇文章的結尾也是如此,它戛然而止的時候,故事的敘述者便成了“妳、我、他”,我們可以壹起來續寫這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