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藏在安徽深山的古村,被譽為江南第壹村,祠堂內四根柱子估值12億

?藏在安徽深山的古村,被譽為江南第壹村,祠堂內四根柱子估值12億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壹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光從湯顯祖的這首詩中,我們很難看出他到底對徽州有著何種感情,究竟是向往還是批判?可當無數遊客踏入今時今日的徽州時,大家的心裏卻都很清楚,這裏是壹處景致秀麗,風光旖旎的絕佳 旅遊 勝地。

宏村、西遞、績溪等地早已名聲在外,每當談及這些 歷史 悠久的古村落時,大家總能聯想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田園生活。

“江南第壹村”實至名歸

呈坎古村同樣也是徽州古村中的壹員,但只因它藏於深山之中不爭不顯,才讓遊人忘記了何謂“江南第壹村”。

如果說宏村、西遞這些地方還留有壹絲古味,那麽保存完好的呈坎古建絕對能稱得上 歷史 級的建築博物館。

它不僅品類齊全而且排列有序,“三街九十九巷”隨手壹拍都是美爆朋友圈的藝術照,號稱第壹真乃實至名歸。

呈坎古村(又稱“龍溪”)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北部的新安江上遊,始建於距今約1800多年的東漢三國時期。

它背倚大山地勢高爽,村落選址及布局又參照《易經》“陰(坎),陽(呈)”的八卦風水理論,若從空中向下俯拍便可得到壹幅類似陰陽魚的圖形。

兩條水圳耐心地引導著溪水穿街走巷,除了滋養著壹代又壹代的呈坎人,它還時刻發揮著防洪排水、灌溉農物的巨大作用。

呈坎古村給遊客留下了許多風景名勝,例如燕冀堂、羅進木宅、羅東舒祠等壹眾文物古跡可謂膾炙人口,每年都能吸引到無數的遊客慕名前來。

羅東舒祠是其中名氣最大的壹處景區,它又稱“貞靖羅東舒先生祠”,是建於明朝中後期的磚木古建。算上左右兩處碑亭,以及廚房雜院等,羅東舒祠是壹座占地高達3300平米的四進四院。

踏入祠堂的中門,中間有壹條約16米長,5米寬的甬道,主要是供祭祀行禮時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行走,平常進出的話都是走兩旁的廂廊。“金秋九月,丹桂飄香”,祠堂兩側的丹墀足有上百平米,據說裏面原本種著8棵古樹。

羅東舒祠的四根柱子號稱價值12億

如今這裏就只剩下壹棵400多年的銀桂樹,象征著羅氏家族的興衰發展,如果妳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棵銀桂樹剛好分為四枝,寓意四季富貴。

享堂落於祠堂深處,深21.6米,縱寬25.8米,屋梁和柱子看起來非常的粗壯。

村內壹位老人曾對遊客說道,享堂的屋梁取自銀杏古樹,而柱子選的是金絲楠木,光是四根要兩人合抱粗的柱子就價值12億。

雖然有人曾質疑其真假,但不可否認銀杏和金絲楠木都是木中珍品,再加上悠久的 歷史 沈澱真的難以估算價值。

羅東舒祠的最後壹進仿造的是故宮太和殿,裏面各類物品的雕飾都非常精美,有著“歷代古建藝術博物館”的美稱。

羅東舒祠集古樸雅致,莊重大氣於壹身,堪稱徽州建築的絕佳經典,被贊譽為“江南第壹名祠”,不管是從美學還是藝術角度來說它都具有極高的價值。站在 歷史 角度來說,羅東舒祠內的壹應雕飾和物件的文物價值都很高,其建築結構又值得科學品鑒。

除此以外,呈坎古村內 歷史 悠久的建築還有環秀橋(建於元朝),是古代由休寧通向歙縣、許村的交通要道之壹。這座有著千年 歷史 的古橋藏有壹段感人肺腑的故事,相傳元朝時期呈坎村裏著壹對恩愛的年輕夫妻,為了讓妻子過上更好的生活丈夫選擇販貨到外地。

可是因為村裏的道路崎嶇,丈夫在壹次意外中受了重傷客死異鄉,妻子化悲憤為力量努力賺錢。後來她出資在村裏建了壹座石橋,這也就是環秀橋前身,而我們現在見到的是由清朝羅福俊(小名黑仂)修繕改進的,上面多了幾處廊亭。

盡管整個呈坎古村並不大,但它原始的古村風貌卻格外美麗,再加上壹些地方特色 美食 的加持它正在逐漸走入遊客的眼中。

不知聽完分享大家是否想親身遊歷壹下呈坎古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