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初三語文下冊第六單元試卷及答案

初三語文下冊第六單元試卷及答案

2017初三語文下冊第六單元試卷及答案

 壹、積累與運用。

 1、選出對本單元課文說法不正確的壹項是( )?

 A.公輸盤是魯國人,能造奇巧的器械。公輸是姓,盤是名,也寫作?公輸班?或?公輸般?,民間稱他魯班。

 B.墨子、孟子都是屬於儒家學派。?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壹文通過對中心論點的論述,強調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D.《魚我所欲也》壹文中運用了不少兩兩相對的句子,形式優美,情感強烈,說理透辟。

 2、下列各句節奏劃分正確的壹項是( )

 A、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B、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3、搭配有誤的壹項是( )

 A、宋何罪之有?《公輸》?《墨子》?墨家

 B、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

 C、舍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論語》?儒家

 D、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惠子相梁》?《莊子》?道家

 4、加點詞用法與其他各項不同的壹項是( )?

 A.吾孰與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於徐公? D.君美甚

 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寫出下列成語的出處。

 ①壹鼓作氣 出處:

 ②愚公移山 出處:

 2、根據提示,寫出上句或下句。

 ① ,未能遠謀。

 ②吾妻之美我者, ;妾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

 ③蒹葭蒼蒼, 。所謂伊人, 。

 ④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 , , , , ,曾益其所不能。

 ⑤入則無法家拂士, ,國恒亡。

 ⑥屈原用?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來比喻自己的修身潔行。《惠子相梁》中莊子也有類似的話語:夫鷯鴝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 , , 。

 ⑦先秦諸子散文既是歷史史料,又是文學名篇。妳知道這裏的? 諸子?是指: , , , , , 。

 三、閱讀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壹)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也,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3、按論證的順序,將文段分為三層並寫出層意。

 第壹層(開頭至 ):層意:

 第二層( 至 ):層意:

 第三層( 至 ):層意:

 4、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①環而攻之而不勝( 環: )②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是: )

 ③池非不深也 ( 池: )④兵革非不堅利也 ( 兵革: )

 ⑤委而去之 (去: )⑥親戚畔之 ( 親戚: )

 5、翻譯下面句子。

 ①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譯: 。

 ②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譯: 。

 6、本文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所謂?人和?就是文中所說的 和 ,即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這反映了孟子 的政治思想。

 7、本文采用什麽方法來論證觀點?

 答: 。

 8、對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在軍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的觀點是: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壹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壹厝朔東,壹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9、翻譯下面句子。

 ①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壹毛,其如土石何?

 譯:

 ②河曲智叟亡以應。

 譯: 。

 10、愚公和智叟兩個人對移山的態度有什麽不同?作者采用了什麽手法來塑造這兩個人物?

 答: 。

 11、結合人物性格,說說作者在人物命名上的'藝術效果。

 答: 。

 12、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對表現愚公有什麽作用?

 答: 。

 13、怎樣理解文章的結尾?

 答: 。

 (三)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壹簞食,壹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4、本文選自 ,作者 (姓名), 時期著名的思想家 家, 家。他與 合稱為 思想代表。

 15、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2)萬鐘則不辯禮義 (萬鐘: )

 (3)與我何加焉 ( 加: ) (4)得我與? (得: )

 16、依文中內容用?義?與?利?為首字寫壹組不少於五言的對偶句。

 義 ,利 。

 17、《三國演義》中有很多舍生取義的人物,其中?獨行千裏報主之誌堅,又釋華容酬恩之誼重?稱贊的是哪個人物?該人物冒殺頭危險義釋了誰?

 答: 。

 18、從全文來看,文章開頭的?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麽修辭方法?作者這樣寫的作用何在?

 答: 。

 19、孟子的觀點讓我們想起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其對我們有什麽啟發?

 答: 。

 20、文中說?此之謂失其本心?,妳認為文中能夠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

 21、文章表現了孟子怎麽樣的人生態度?

 答: 。

 22、在作者看來,面對高官厚祿而不辯禮義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答: 。

 23、文章闡述?義重於生?、?義重於利?的觀點,讀此文後妳有何見解?

 答: 。

 (四)

 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君子好逑(逑: )②左右流之( 流: )

 ③琴瑟友之(友: )④鐘鼓樂之(樂: )

 25、詩中男子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情是怎樣產生的?這是什麽寫法?

 答: 。

 26、、詩中想象情景很美妙,找出這些句子並概括這壹情節的意思。

 答: 。

 27、《關雎》壹詩,文、義、聲、情俱佳,被譽為 之始,《 》之冠;孔子評說:?《關雎》 、 ?。(2分)

 四、習作。

 按要求作文。?

 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是風華正茂的中學生。?

 校園裏,我們生機勃勃;?

 校園外,我們熱情奔放?

 以?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為題作文,寫壹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

 壹

 1、B 2、C 3、C 4、B

 二、

 1、①《左傳 莊公十年》或《曹劌論戰》

 ②《列子 湯問》

 2、①肉食者鄙;②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於我也 ③白露為霜;在水壹方

 ④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⑤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⑥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⑦孟子,墨子,老子,韓非子,列子等

 三、

 3、 ①?天時不如?不如人和?:提出人和事奪取戰爭勝利的最重要的條件的論點

 ②?三裏之城?不如人和也?:用戰爭中的典型例子具體論證論點,說明人和的重要性;

 ③?故曰?結束?:進壹步論證人和的重要性,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著名論斷。

 4、①包圍 ②這 ③護城河 ④武器裝備 ⑤離開 ⑥內外親屬

 5、①所以說,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憑借山河的險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②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些連親戚都背叛的人,所以,作為君主要麽不打仗,要戰就壹定勝利。

 6、多助,天下順之;民貴君輕

 7、設喻論證。

 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①憑妳殘余的歲月和余下的力氣,還不能損壞山上的壹根草,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麽樣呢? ②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10、愚公誌向宏大,對人力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運用對比手法。

 11、愚公大智若愚,智叟大愚若智,這樣命名加重了對比的色調,增強了諷刺的效果

 12、從側面襯托出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13、結尾帶有強烈的神話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14、《孟子?告子上》;孟子,戰國,政治,散文;孔子

 15、①通?避?,躲避。 ②比喻優厚的俸祿。 ③增益,指所獲得的益處 ④通?德?,感激。

 16、信人生最重要;利益輩輩永相爭。

 17、關羽;曹操

 18、比喻。這樣寫通俗易懂,並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19、證明了人寧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嚴這壹做人原則。典故:

 (1)誌士不飲盜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來之食(3)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

 20、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窮乏者得我。

 21、?義?的重要,在?生?、?利?、?義?的抉擇面前,寧願放棄生與利而取義,把義置於?利?、?生?之上的人生態度。

 22、失其本心。

 23、人生無論什麽時候都要辨禮義,要有舍生取義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見利忘義,茍且偷生的行徑是不可取的。

 24、①配偶 ②撈取 ③交友、親近 ④使?快樂

 25、男子聽到河邊鳥鳴,順鳥聲走去,看到沙洲上成雙成對的雎鳩,觸景生情。運用了?興?的表現手法。

 26、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寫男子願望的實現,也就是他想象結婚時的熱鬧情景。

 27、?國風?,詩經;樂而不淫,哀而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