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調研突出三個重點,聚焦重點問題、重點環節、重點領域,進壹步加強電煤價格監管,明確法律紅線,規範電煤價格秩序。
18煤炭企業涉嫌哄擡價格,3個交易中心涉嫌不執行政府定價。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組織3個調查組赴山西、內蒙古、陜西進行調研,進壹步加強電煤價格監管,明確法律紅線,規範電煤價格秩序。
據悉,本次調查重點是前期涉嫌價格欺詐和價格串通的線索;同時,牢牢抓住煤炭生產企業“坑價”這個關鍵環節;並重點調研了電煤三大主產區的煤炭企業。通過調查,初步認定18煤炭企業涉嫌哄擡煤價,3家交易中心涉嫌不執行政府定價。
在違法形式上,包括哄擡物價和不執行政府定價。其中,價格欺詐主要有三種形式:
壹是大幅提高銷售價格帶動價格上漲,煤炭生產企業在成本無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大幅提高銷售價格。
二是增加交易環節,層層加價,帶動價格上漲。煤炭生產企業將煤炭賣給關聯貿易公司,通過關聯貿易公司加價推高價格。
三是以化工煤的名義高價銷售動力煤。企業以“化煤”名義簽訂確認函,但動力煤實際銷售通過規避長協限價推高價格。
此前,國家發改委先後發布《關於進壹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和《關於界定煤炭領域經營者哄擡價格行為的公告》,明確自5月1日起,煤炭中長期交易價格和現貨價格存在合理區間。其中,秦皇島港汙水煤(5500大卡)中長期和現貨價格分別超過每噸770元、1155元,山西省煤炭中長期和現貨價格分別超過每噸570元和855元,陜西省煤炭中長期和現貨價格分別超過520元和780元。孟茜噸煤長協價和現貨價分別高於460元和690元,蒙東(3500大卡)噸煤長協價和現貨價分別高於300元和450元。如果沒有正當理由,壹般可以認為是價格欺詐。
據了解,2022年7月21-22日,市場監管總局對某企業煤炭價格行為進行檢查。經查,2021年4月以來,有關方面在沒有明顯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大幅提高煤炭銷售價格,推高了煤炭價格上漲預期。港口動力煤銷售均價從2021年3月的582元/噸上漲至2021年3月的1605元/噸,最高漲幅達248%。2022年3月,港口動力煤成本同比沒有大幅上漲的情況下,煤炭銷售均價為1.274元/噸,同比上漲1.654,38+0.9%。當事人涉嫌構成哄擡價格違法行為,市場監管總局已依法立案調查。
在不執行政府定價方面,個別煤炭交易中心自行立項,自行制定收費標準,增加了煤炭交易成本。
2022年7月19日,市場監管總局對某煤炭交易中心價格行為進行檢查。經查,當事人在提供煤炭網絡交易服務過程中,不執行政府定價,自主立項、自定收費標準收取費用。當事人涉嫌構成不執行政府定價的違法行為,市場監管總局已依法立案調查。
電廠庫存高於去年同期,動力煤供應趨於寬松。
日前,國資委(SASAC)組織召開了中央企業迎峰度夏能源電力供應專題會議。會議指出,煤炭企業要加快釋放先進產能,發電企業要增強調峰發電能力,電網企業要加強資源統籌,推進余缺互助,打好迎峰度夏能源電力供應攻堅戰,做好今冬明春能源電力供應準備。國資委(SASAC)相關司局要各司其職,增強合力,支持中央企業全力提升保障能源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能力。
煤炭信息交易網顯示,自今年“迎峰度夏”開始以來,終端庫存水平始終處於較高水平。機構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28日,8個沿海省份和17個內陸省份、25個* *省份動力煤終端用戶庫存維持在65438+億噸以上,同比增幅超過50%,市場煤價持續承壓。
據上述網站消息,近日,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相繼下發錯峰生產通知,要求區域內所有水泥熟料生產線自8月1日起停窯30天。隨著各地工業企業迎來錯峰生產,國內工業用電需求將有所減弱。同時,“三伏天”過後,高溫天氣對日常消費的支撐會減弱。此外,在“三伏天”結束之前,很難有效清除終端庫存。預計隨著“迎峰度夏”的結束,終端將分階段主動去倉,煤價下行壓力加大。
東方證券研報認為,在煤價、電價新常態下,火電資產有望出現底部反轉,“市場煤”與“計劃電”的長期錯位有望在政策的引導下逐步得到糾正。屆時火電將周期性走弱,回歸公用事業屬性,有望創造充裕的現金流和穩定的ROE回報,支撐轉型發展的資本支出或可觀的分紅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