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宋江配當老大嗎?
先看宋江的武藝,宋江第壹次出場時是這樣介紹的:“更兼愛習槍奉,學得武藝多般”。照這看宋江會武,但這“多般武藝”是強是弱?全書含糊其詞,每到宋江有動武機會時都有人替他打。仔細比較壹下宋江的幾次動武機會,不是“酥軟了”就是“抱作壹團”,或是“下跪求饒”“拍馬而走”,可見宋江那點武藝全不中用。不過有壹次例外,在揭陽鎮上,宋江賞了賣藝的薛永五兩銀子,惱了地頭蛇穆春,要找宋江晦氣。“那大漢提起雙拳,劈臉打來。宋江躲個過。大漢又趕入壹步來,宋江卻待要和他放對”,這是宋江表現得最勇敢的壹次,不但沒求饒,躲過了雙拳,還敢“放對”。可惜這麽難得壹次機會讓薛永攪了,宋江還是沒能展示壹下實力。 不過可以分析壹下,宋江敢和穆春“放對”,定是覺得有點把握,遇到別的對手就沒這麽勇敢了,那是估計自己白給,不如直接求饒。據此推斷宋江的武藝大致和穆春相當,穆春的武藝怎麽樣?緊接著後文書中“只見那個使棒的教頭,從人背後趕將來,壹只手揪這那大漢頭巾,壹只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漢肋骨上只壹兜,踉蹌壹交,顛翻在地。那大漢卻待掙紮起來,又被這教頭只壹腳踢翻了”,穆春連伸手的機會也沒有就被薛永兩次打倒,薛永只是梁山上二三流角色,穆春的功夫可說是極其平庸。代換壹下,如果宋江和薛永單挑,不外是上去就被打倒在地的結果,更遑論和壹流好漢比試。 由上可得出:宋江以武藝的本事根本不足做老大,那麽運籌帷幄、排兵布陣的本事又如何?細數宋江參與的幾次作戰,清風山活捉秦明是花榮定計,打祝家莊、鬧華山、攻大名、取東平、兩破童貫三敗高俅都是吳用的計謀,破高唐州靠公孫勝鬥法取勝,大破連環馬是時遷盜甲和徐寧鉤鐮槍的功勞,宋江都沒有作決定性的方針策略,只在智取無為軍壹役宋江是全權指揮,但規模明顯比上述戰役小得多。宋江指揮作戰的本事遠不如吳用,甚至不如朱武,所以宋江做老大也不是靠軍事才能。 宋江另壹個突出的本事是“仗義疏財”,因此贏得了江湖好漢們的尊敬,比如“私放晁天王”為了朋友義氣可以置國家法律不顧,初見武松、李逵時,從來沒有舍不得花銀子,這些都是“仗義疏財”的事例。粗壹看宋江確是因為“仗義疏財”而做上老大,但仔細想壹想,“仗義疏財”對做老大雖然有很大作用,但不是唯壹的,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梁山好漢中“仗義疏財”的不止有宋江,要是較真說每個好漢都“仗義疏財”,只是仗的義有輕重、疏的財有多少而已。柴進是大周皇帝嫡孫,財力不是宋江壹個刀筆小吏能比,他莊上養著三五十無處投奔的好漢,亦曾冒著犯王法的幹系救林沖出滄州,要說 “仗義疏財”,柴進比宋江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有朱仝、雷橫,也“義釋”過晁蓋宋江,可見宋江並不是因“仗義疏財”才坐了頭把交椅。 宋江的本事還有壹條“刀筆精通,吏道純熟”,這更不是做老大的本事。若論“吏道”,鐵面孔目裴宣不比宋江差,若論文筆,聖手書生蕭讓更比宋江強。除了這些,宋江好像再沒有拿得出手的本事,正如他自己說的“貌拙才疏”“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