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貓》是根據英國著名詩人艾略特的童話詩集《擅長裝扮的老貓精》改編的。故事發生在壹個垃圾場,夜深人靜時分,傑裏科貓群的貓兒們集在壹起唱歌跳舞,等待著領袖貓老杜特羅內米從他們中間選壹只到九重天再獲重生。壹只在外闖蕩多年的老貓格裏澤貝拉出現了,多年的漂泊生活使她夕日的美貌蕩然無存,重回故裏的她已變得衣衫襤褸,身心交瘁。她想歸隊,大家卻都殘忍地向她張牙舞爪,悲傷的她淒婉地唱起了《回憶》。貓兒們終於原諒了她,而領袖貓老杜特羅內米也宣布她就是那只被選為去九重天獲重生的貓。
《貓》不僅是壹部異彩多姿、充滿動感魅力和時代氣息的音樂劇,同時,它也飽含著濃郁的生活哲理和人間情懷。就象有人所說,這是壹部“從貓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樂劇。“回憶”是《貓》劇的主題曲,也是該劇最著名的唱段。在劇中,這首歌前後壹***出現過四次,只是每次的場景和所表達的內容不同。其中,第二幕中,由“格裏澤貝拉”、也就是在外流浪多年,最後終於回歸的那只老貓所演唱的“回憶”最為著名。提起這首歌的創作,還頗有周折。據說,在《貓》的首演前夕,導演對其中的音樂部分還不是很滿意,認為全劇“還缺少壹個核心唱段”,否則,就達不到情感和戲劇高潮。當晚,韋伯回到家裏苦苦構思了壹夜,最後終於寫出了這首蕩氣回腸、後來傳遍全世界的著名歌曲。
《貓》是勞埃德·韋伯最成功的作品之壹,同時也是在倫敦和百老匯上演時間最長的壹部音樂劇,該劇於1981年5月11日在倫敦西區的新倫敦劇院首演,2002年5月11日落幕,前後歷時21年。在美國紐約百老匯的演出從1982年10月7日開始,2000年9月10日結束。此外,德國漢堡、奧地利的維也納、芬蘭的赫爾辛基和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等地的劇院也曾長期固定上演。同時,還有8個制作公司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該劇。1983年,《貓》榮獲最佳音樂劇獎等七項托尼獎。
目前,《貓》劇已經被翻譯成14種不同的語言,在全球150個以上的都會城市演出,觀眾人數超過6500萬人。演出季跨越時間之長、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數之多、票房收入之高都創造了娛樂文化歷史上的最高記錄。據說,告別演出的那晚,壹位在21年中先後看過700場《貓》的觀眾淚流滿面,被劇組邀請走上舞臺,與每壹位“貓”熱烈擁抱。全場掌聲雷動,當時的情景可謂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