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新月》 沙歐全解

《新月》 沙歐全解

新月

沙鷗

新月彎彎,

像壹條小船。

我乘船歸去,

越過萬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鄉正是春天。

妳誰著了麽?

我在妳夢中靠岸。

1.“花香,夜暖。故鄉正是春天。”這種情景是真是的嗎?為什麽?

答:不是真實的,這裏詩人化虛為實,將對故鄉的贊美用“春天”“花香”“夜香”等形象來寄托,給人以多感官的體驗和美的享受。

2.“妳睡著了麽”中的“妳”指什麽?

答:妳指的是故鄉.

3.詩人是借助什麽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的?

答:詩人借助小船,春天,靠岸這樣的想象來把自己對故鄉的思念的感情表達出來.

乘壹彎新月,擷壹縷鄉音

沙鷗,原名王世達,重慶市人。1940年用沙鷗筆名開始發表作品。1946年大學畢業後到上海參與主編《新詩歌》與《春草詩叢》。1949年後調北京《新民報》工作,同時和王亞平主編《大眾詩歌》。1951年調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工作。1957年在《詩刊》擔任編委。1962年調黑龍江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後主持編輯《北方文學》。出版有《農村的歌》、《故鄉》、《初雪》、《梅》、《情詩》、《失戀者》、《尋人記》等詩集31種,詩論4集,散文2集。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的思想感情。

“新月彎彎,像壹條小船。”詩人將新月比喻成船,雖淺顯但卻真摯,它使我們想起那首兒歌“彎彎的月兒像只船”,讓人倍感親切。這句也是全詩的引子,後面依此展開想像。“我乘船歸去,越過萬水千山。”身處異地他鄉的詩人只能借助這葉扁舟,踏上回鄉(思鄉)之路。“花香。夜香。故鄉正是春天。”這裏詩人化虛為實,將對故鄉的贊美用“春天”“花香”“夜香”等形象來寄托,給人以多感官的體驗和美的享受。“妳睡著了麽?我在妳夢中靠岸。”仿佛故鄉的親人也在做著同樣的夢,在歡迎著遊子的歸來,從而表現詩人對故鄉親人的眷戀、向往之情。

在這首短詩中,詩人將對故鄉的眷念和向往之情表達得淋漓酣暢,豐富的想象力無疑是讓詩人思緒騰飛的翅膀。兩個“妳”指的是故鄉,在詩中的作用是使表達真切。詩人為我們創造了壹個非常美好的意境,讀了這首詩,我們會想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低吟和“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酸楚。

來,就乘壹彎新月,去擷壹縷鄉音,感受詩歌,感受人生。

課文探索

1.“遙望”的意象。

在這首詩中,詩人展開了對他整個壹生的遙望和沈思。詩中的兩種“遙望”之間,顯示了壹種高度的藝術概括力。詩人的藝術概括力就在於他從歲月中提取了兩種不同的“遙望”:前壹節的“遙望”寫出了年輕時代的可愛,而後壹節的“遙望”給全詩帶來了無盡的重量和感慨。對漫長而充滿磨難的壹生的超越和感嘆都產生在這“回頭”的壹瞬,正是在這壹瞬,“遙望”被改變了方向,漫長的壹生變得清晰,年輕時代那個向未來熱情遙望的自己又出現在視野裏,遙遙在望而又遙不可及,因為在兩個自己之間,已隔開了壹道茫茫的歷史的海洋。

兩個不同的“遙望”既連接了此岸與彼岸,寫出了壹種闊大的人生的滄桑感,同時又使不同階段的人生呈現出來。因此,兩種不同的“遙望”,已在詩中成為壹種相互的遙望,在過去與現在之間展開了壹種不無艱難的自我辨認和對話。

2.“壹個遠在異國的港口”“迷失在煙霧中的故鄉”之含義。

詩人在第壹個比喻“港口”前面使用了“異國”的字眼,那是因為年輕時遙望未來,頗有點“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感覺,對未來充滿好奇,好像人生的“六十歲”是壹個遙遠的“遠在異國的港口”。而在第二個比喻中,因為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人生,因為人生發生了巨大的難以置信的變化,所以回頭遙望過去時,不免有壹種難以辨認之感和迷茫傷感之情,因此“煙霧”壹詞會出現在詩人的視線中。還可以說,這裏有壹種人生如夢的至深感嘆。

3.樸素又極有功力的語言。

“經歷了狂風暴雨,驚濤駭浪/而今我到達了/有時回頭……”語言樸實無華,但讀起來卻有驚心動魄、壹波三折之感,因為這其間充實著極其艱辛的人生內涵。另外,詩中的兩個比喻也非常貼切,它們不僅把時間空間化、把時間意象化了(即通過比喻把時間變成可以遙望、可以看見的具體地點和意象),同時也恰到好處地傳達了“彼時”和“此時”內心的情感。

領悟導析

曾卓(1922~2002),祖籍湖北黃陂,生於武漢。是40年代前後“七月詩派”有影響的詩人之壹。當時“七月詩派”是以文藝理論家胡風主辦的《七月》(1937年創刊)為主要陣地而形成的壹個現實主義抒情詩流派,它形成在民族危難的年代,強調對現實的“搏擊”和“擁抱”,該詩派詩人們的創作大都以深重的憂患意識和現實郁憤色調著稱……沒想到早年的文學活動尤其是與“七月詩派”的關系給詩人帶來了巨大的不幸,使他遭受到長達二十多年的極不公正的待遇。

然而,在這難以置信的劫難中,詩人壹直保持著對生活的信念。1970年,他在人生最困難的日子裏寫下了《懸崖邊的樹》壹詩,它寫壹棵孤獨、寂寞而又倔強的、被吹到懸崖邊上的樹:“它的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它似乎即將傾跌進深谷裏/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這首詩成為曾卓的代表作。這首僅僅十二行的小詩,其容量與重量是巨大的。他用簡潔的手法,塑造出了深遠的意境與真摯的形象。那棵樹,像是壹代人的靈魂的形態,從作者以及許多同齡朋友變老變形的身軀上,我們確實看到了懸崖邊的樹的感人風姿,寫出了讓靈魂戰栗的那種許多人都有過的沈重的時代感,節奏與意象具有逼人的感染力,淒苦中帶有壹些甜蜜,極易引起讀者的***鳴。他的詩句是濕潤的,流動的:像淚那樣濕潤,像血那樣流動,感動了無數人的心靈。

這壹切,都是我們理解《我遙望……》這首詩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