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瑞山在海南安縣南部山區。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瓊崖特委創建的中心革命根據地,瓊崖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瓊崖紅軍獨立師三大機關長期駐在母瑞山,領導瓊崖人民開展英勇頑強的革命鬥爭。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曾兩度保存了瓊崖革命火種,為瓊崖人民堅持武裝鬥爭23年紅旗不倒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被譽為瓊崖革命的搖籃。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啟迪後人,弘揚母瑞山革命精神,加速海南特區經濟發展,海南省委省政府於1993年2月決定建設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紀念園於1996年8月1日舉行落成剪彩典禮。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以時間為線,以瓊崖的五四運動、瓊崖***產黨早期活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重要補充,來展示瓊崖革命的完整脈絡,是目前我省展示內容最全、展示條件最好的瓊崖革命鬥爭歷史展館,被列為省級革命紀念建築物,2001年6月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4年2月22日母瑞山革命根據地被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等17個部委審定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壹。母瑞山作為紅色教育培訓基地,2017年7月25日,省直機關黨員幹部教育基地在母瑞山掛牌。2017年9月20日,省委黨校母瑞山革命根據地教研基地掛牌。2017年11月7日,海南省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在母瑞山揭掛牌。
母瑞山的歷史沿革:
1928年3月國民黨蔡廷鍇率軍抵瓊,大肆圍剿蘇區,瓊崖軍民奮起反擊,因敵強我弱,反圍剿受挫。是年冬瓊崖蘇維埃政府主席王文明率部轉移到母瑞山,開辟革命根據地,第壹次保存了革命火種。
1932年7月國民黨警衛旅長陳漢光率部隊對瓊崖蘇區大圍剿。瓊崖軍民英勇抵抗,因敵我力量懸殊,反圍剿失敗。
馮白駒帶領黨政軍壹百多人在母瑞山惡劣的環境下,與敵周旋,最後僅剩下25名英雄。他們胸懷崇高的革命理想,過著野人般的生活,堅持8個多月艱苦卓絕的鬥爭後,於1933年4月突圍回到瓊山縣革命老區,革命火種再次得到保存。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母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