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白銀帝國》是壹部怎樣的電影?

《白銀帝國》是壹部怎樣的電影?

《白銀帝國》是壹部反映晉商歷史題材的影片。這部根據成壹小說《白銀谷》改編,由臺灣地區首富郭臺銘投資,旅美導演姚樹華執導,張鐵林、郭富城傾情飾演的影片,以山西票號——“天成元”父子兩代人在家族傳承過程中價值觀與經營理念上的沖突為主線,展現了清末民初康家票號“天成元”的興衰故事,彰顯了晉商“以義制利”的仁義精神。

據晉商研究權威高春平的《晉商學》壹書統計,自清朝道光初年第壹家山西票號——日升昌開始,到清末晉商們在山西平遙、祁縣、太谷、太原四地先後開設了43家票號,其中既沒有名叫“天成元”的山西票號,也沒有康家人開設的票號。電影中的“天成元”票號,也許就是作者根據“天成亨”、“合盛元”等晉商票號而創設出來的山西票號的意象代表吧。

歷史上雖不曾有個“天成元”票號,但《白銀帝國》中講述的那些“天成元”票號的白銀故事,卻都有歷史的依據。如為了表現“絕處出智勇”的晉商智慧,電影中設計了“天成元”戴掌櫃讓鏢局銀車運送石頭冒充銀兩去化解天津分號擠兌風波的壹場戲。這壹瞞天過海的商戰手法就取自於侯氏家族的蔚字號票號。太平天國期間,蔚字號在平遙的票號發生擠兌侯氏就用成隊的騾車、馬車,浩浩蕩蕩地向平遙運送銀兩,其中不少運銀車輛中裝的就是石頭。再如,為了刻畫大仁大義的晉商精神,電影中設計了在清政府倒臺,銀票大幅貶值的時候,康三爺毅然決然拿出列祖列宗多年窖藏的銀子,兌現給平民百姓。這壹場景就可以在祁縣大德通票號身上找到依據。大德通票號的存款戶以山西本省最多,放款卻多在外省。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晉鈔大幅貶值,約25元晉鈔才能兌換1元新幣。大德通卻動用歷年公積金兌付存款,寧願自己蒙受巨額損失。此外,晉商務實,有“藏富”的風氣,劇中康家老爺窖藏白銀的情景,在晉商中也有實例。長裕川票號東家渠源潮,壹次就將票號分紅所得的40萬兩白銀全部藏在票號院內;三晉源票號東家渠源禎也在票號窖藏大量白銀,後人壹次就挖出30萬兩白銀。

晉商艱辛創業,講求誠信,財雄勢大,縱橫商界500余年,是我國明清時期第壹商幫,為我們留下了多姿多彩的精神遺產。看《白銀帝國》,探尋“天成元”背後的白銀故事,正如太原張家大院中的壹幅楹聯所說:“今事即古事欲知今事看古事,戲情是世情要知世情看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