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的教育學心理學書還有考試和初中的有什麽區別
問題很大,區別也很大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考試內容不壹樣,小學教師資格考小學教育學、小學教育心理學,試講是小學課程。中學考中等教育學、中等教育心理學,試講是初中或者高中課程。
考試教材不壹樣,小學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小學教育學、小學教育心理學教材,中學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中等教育學、中等教育心理學教材。
認定要求不壹樣,小學教師資格要求中師學歷即可,中學教師資格至少要大專學歷,其中的初級中學(初中)要求大專學歷,高級中學(高中)、中等職校要求本科學歷。
適用範圍不壹樣,小學教師資格證適用於小學、幼兒園,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證適用於初中、小學、幼兒園,高級中學(高中)、中等職校教師資格證適用於高中、中職學校、初中、小學、幼兒園等教學。
還有其他很多不同,這裏不壹壹列舉。
Ⅱ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考試要求是什麽
1.報考科目必須註明層次和學科如:幼兒園教育學、幼兒園教育心理學、小學教育學、小學教育心理學、中學教育學、中學教育心理學。
2. 申請資格名稱分為:幼兒園教師資格、小學教師資格、初級中學教師資格、高級中學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3. 本人身份應填寫:在職教師(國辦學校)、民辦學校教師、應屆非師範類教育專業畢業生、其他社會人員。
4. 報名表用A4紙打印。
Ⅲ 心理學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壹、心理學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多種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近年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引起各方面的普遍關註,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亦成為中小學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問題。1、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伴隨著學生心理的發展和交際範圍的擴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不適應,而非心理疾病。這些問題在中學生中尤其多,如果得不到及時幫助和解決,有的會發展為心理障礙性問題。目前我國少年兒童身上確實存在著某些心理與行為問題,但其中的許多問題是壹些發展性的問題,是社會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並且現在孩子們所面對的問題有許多是從前的孩子不會遇到的,而適應這種變化,不僅是他們面臨的任務,同樣也是成年人面臨的任務,因此我們應當客觀地、歷史地認識到科學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預防勝於治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著眼於學生的健康發展維護人的心理健康應當劃分出幾個層次,以此我們可以將學校的任務明確為:壹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務是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鍛煉;二是心理咨詢,是被咨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壹定心理問題人的壹種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療,即具有較嚴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專門心理治療。而第三種情況壹般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較少。因此,心理治療不應當是學校的主要任務。“預防勝於治療”,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壹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這比矯正學生心理問題重要得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著眼於學生的健康和發展,而不是問題矯正。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只是壹種消極目的,預防和發展才是積極目的。學校心理輔導不只是防治學生各種異常心理和行為,而是要幫助學生達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狀態、個性性格的完善發展、心理潛能的最大開發。3、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當務之急是轉變教育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堅持學生心理各要素的協同發展。當前,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麽?在壹些學校尚存在模糊認識,壹些學校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提高升學率的壹種手段,壹切圍繞提高學習成績,只偏重於學習心理教育。比如,進行智商測試、學習焦慮測試、學習方法指導、考試前心理調適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習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抗挫折耐力的培養及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層次是,第壹,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第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第三,開發學生心理潛能。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生活上自理、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上自控、情感上自悅。二、心理學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人類能夠改造世界,創造新事物,主要是因為人們能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緣故。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就必須不斷去發現、把握和正確運用存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規律。心理學作為以應用為主的學科,更重視研究並揭示存在於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規律,使其直接能為學校教育提供指導。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David Paul Ausubel,1918~ )在1957年做過的壹次“意向對保持學習材料的影響”的實驗發現,學生在閱讀之前有準備長時記憶的意向比閱讀之後才出現這種意向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壹旦明白這壹規律,教學中就會提示學生,不要只為當前的考試而學習材料,應為長遠的學習或應用而去掌握材料,只有這樣,知識保持的才長久。心理學在教育實踐中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問題心理學研究的壹個最基本的任務是對學與教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在質和量上進行描述和測量並揭示其存在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既解決“是什麽?”和“為什麽”的問題。研究表明,學生的成就動機包含回避失敗傾向、趨向成功傾向、克服困難傾向和社會競爭傾向,這四種傾向的組合就表現為成就動機的質的特點;而表示每種傾向強弱的分數則表現為成就動機量的特點。質的和量的特點不同,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效果就會不同。研究進壹步表明,當趨向成功的傾向占優勢時,學生就會選擇更有價值更具挑戰性的任務。這些知識可以使教師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行為就會有較準確的了解。另外,學生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壹旦出現了學習困難,心理學可采用多種方法,幫助教師來了解困難的原因。教師可以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對學生學習困難或心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有關問題追根溯源,準確了解學生,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方法,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心理健康發展。心理學還有助於教師對教育現象形成新的科學認識。尤其是對傳統的、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為科學的觀點。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心理學為實際教學提供了壹般性的原則或技術。教師可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材料、教學環境等,將這些原則轉變為具體的教學程序或活動。例如,根據學習動機的規律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創設問題情境、積極反饋、恰當控制動機水平等手段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依據學習遷移的規律,可以在教學內容的選編、教學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進遷移。3、幫助教師預測並幹預學生利用心理學原理,教師不僅可以正確分析、了解學生,而且可以預測學生將要發生的行為或發展的方向,並采取相應的幹預或預防措施,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就是解決“怎麽做”的問題。心理學家們往往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和規律以及學生現在或過去的行為,來預測他將做什麽。比如,壹個心理學家如果知道壹個學生的壹般智力、學習策略和學習動機,就能更準確地預測這個學生在學校裏的學業成績。行為預測必然伴隨著行為的幹預。如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兒童提供更為充實、更有利於其潛能充分發展的環境和教學內容;為智力落後或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幫助或行之有效的具體的矯正措施,使其達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三、心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1.素質與素質教育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所謂素質指的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的要素、結構及其質量水平。它既指可以開發的人的身心潛能,又指社會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個體身心結構中的內化和澱積,它標誌著個體或群體的總體質量水平。《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有以下四種: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在四種基本素質中,身體和心理素質是最基礎的素質,也可以說是基本素質的核心,因為個體自然遺傳素質與潛能的開發、社會文化經驗的內化,都必須通過個體的身心綜合反映出來。所謂素質教育,就是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發掘人的天賦條件,提高個體各種素質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發展所實施的教育。個體的健康及理想、信念、興趣、能力等身心特征不僅是素質的具體體現,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獲取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根本。因此,素質教育的壹個重要環節是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和強健的體魄。2、心理學為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指導我們之所以可以提倡素質教育,是因為素質本身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壹是素質的先天基礎和後天習得性。即教育和環境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個體或群體的素質狀況;二是素質形成的“內化”機制,即特定的社會需求、道德規範、準則、知識文化技術等外部因素,可以轉化為個體相對穩定的身心要素、結構及其質量。素質的先天性,要求人類講究生育質量,而素質的後天習得性和可"內化"性告訴我們,素質不是壹成不變的,外部因素在壹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個體的內在結構。那麽,外部因素怎樣才能轉化為內部結構和質量呢?心理學認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有著其內在的規律性,要影響或幹預個體的身心發展,外因必須與內部發展規律相匹配,凡是跨越或與發展規律不適應的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其應有的作用。3、心理學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方法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這是當前教育熱點問題。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考試制度、進行課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者素質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但應當提及註意的是也要強調塑造人的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個性特征,在這方面,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心理學中有關認識能力、個性心理和身心健康的知識,具體地展現了個體身心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指明身心發展的壹個個關鍵時期,提示教育者應當怎樣做和不應當怎樣做,使教育者的教育教學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在談到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時,心理學有關道德發展規律告訴我們:道德品質的塑造關鍵在於成人的行為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同年齡階段,道德形成的取向不同。10歲前的孩子,因為怕被懲罰或希望得到獎勵而服從規範;大約10壹15歲的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認可、心目中逐漸樹立起是非觀念、群體的引導和對權威的順從,使他們能較為自覺地服從規範,思想品性初步建立;15歲以後的青少年,開始建立法制觀念取向和價值觀念取向,認識到人性的尊嚴,會憑自己的良知去判斷是非,道德品質的發展逐漸趨於成熟。因為道德品質發展受到自身道德取向的制約,所以在進行道德教育時就要有針對性,小年齡的孩子要有強化措施,而大年齡的孩子則要強調以理服人,註重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的方面是成人的榜樣和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家長素質的高低、凈化社會風氣和文化媒介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涉及到個體和群體認識活動、情感活動、意誌活動和人生觀、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比如認識活動中的學習問題,現代心理學有關知識對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如何增強記憶、如何組織和加工知識、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是什麽等都作了詳細的闡述,掌握了這些知識,對形成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很有幫助。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學校裏所扮演的角色從國外的資料和國內近年來學校心理學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扮演四種角色: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輔助者,學習的輔助者,職業選擇的指導者。首先是當學生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校心理學家的首要任務。不論是測量性評價,學校心理咨詢,還是進行行為矯正和開展各種輔導,都是為了當好學生心理的保健醫。其次是德育工作的輔導者。學校心理學家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壹支重要力量。在學校裏,不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還有對品德不良的矯正工作。通過正面教育,培養各種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第三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這種輔導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在第壹個層面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向全體學生,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方面的工作現在通常是由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在進行;在第二個層面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針對學習障礙學生出現的學習問題進行相應的輔導與矯正,學習障礙是中小學學生常見的壹類問題,這類問題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嚴重的阻礙,通常家長和教師常會認為這類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或者認為這些學生的智力發育有問題,而對他們采用說教、強制、甚至是奚落的措施,其結果越發雪上加霜,使這些學生學習興趣全無,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越拉越大,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也應該發揮自己職業專長的壹個輔導領域。最後是選擇職業的指導者。當學生在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時,在我國將會有70%以上的學生要進入社會,參加職前技術訓練或直接投入社會勞動,因此選擇壹個合適的職業,對於這部分青少年來說就非常重要。然而限於自我認識和社會閱歷的欠缺,這些青少年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這無論對他們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壹種資源的浪費。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幫助青少年認清自己的職業興趣,掌握選擇職業的技巧,應是其工作的壹個重要方面,特別是在我國這種特殊的國情中,這方面的工作就顯得更加突出。 註:妳可以砍掉第1和第4大段,因為我覺得這跟妳要求的無關吧。
Ⅳ 教師資格證:中小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壹樣嗎
教材試卷不壹樣
Ⅳ 教師招聘如果考試有心理學教育學部分,我看的是初中的心理和教育學,去考的是小學可以嗎中小學差別大嗎
教育學和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他們的範圍都是大同小異的。。都是可以通用。只是問答題有的地方說法不壹樣。但是都是對的。
所以妳放心看。我之前考兩學。看的就是適用於中學教師資格申請者的。後來考編也是看的這本書。。。妳如果不放心可以去233網校做下題目。。。書中知識有限的。書是基礎。適當去擴充下。我之前考試就有碰到超綱書本的題目。但不多。。。
加油!
Ⅵ 教育學和心理學有分小學、初中嗎
呵,也許是妳問對人了,我是去年剛剛考過的,現在給妳介紹壹下。
要想考教回師資格證,是有答小學和中學之分的,要是參考妳去買資料和教材壹下就明了了。因為教材根本不壹樣,不過要是高中的和初中的教材就是壹樣的。
程序具我報考的時候是這樣的:先到相應的考點報名,我就是在當地的考點報的,壹般是當地的師範院校。教育學心理學是必過的,這算是筆試部分。通過以後就要去所申請的地方教育部門進行說課等面試。壹般還要求有實際的教學經驗,這需要妳實踐單位的證明,面試正規嚴格還會要妳壹段時間內的教案。我去年報考時就要求帶上壹學年的教案去參加面試的。
當然都會因為當地的要求不壹樣有不同區別,妳詳情可以在當地的教育部門仔細咨詢壹下。祝妳好運,要是真的參考了,希望妳可以順利通過。
Ⅶ 教師編制要考的教育學、心理學,怎麽還分中小學兩個版本的書啊
1.《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學(適用於小學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和師範類畢業生上崗考試)》(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命題研究組、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材編寫組編寫;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心理學(適用於小學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和師範類畢業生上崗考試)》(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命題研究組、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材編寫組編寫;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3.《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學(適用於中學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和師範類畢業生上崗考試)》(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命題研究組、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材編寫組編寫;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4.《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心理學(適用於中學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和師範類畢業生上崗考試)》(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命題研究組、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材編寫組編寫;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Ⅷ 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去哪裏考
報考(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教師資格證首先要找到壹個授權考點(壹般是師範院校),報名時要報上所選科目和所選級別,然後是準備考試分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兩科,9月中旬筆試。
在教師資格證統考之後,非師範生參加教師資格證筆試已不再需要考《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如果考生是想要考取匯總學教師資格證的話,需要考的只是《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
教育教學能力要求:
(1) 具備承擔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須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2) 按照國家語委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標準》,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二級乙等及其以上水平;
(3) 非師範類專業畢業生在初中及以上學校從事教育教學的人員須補修教育學、心理學,並達到考試合格以上水平;
(4) 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病,無精神病史;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8)中小學教育學心理學擴展閱讀凡報名當年年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並願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並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教師資格證學歷要求
(壹)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範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二)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範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三)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四)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範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取得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學生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五)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師資格,應當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類別,分別具備高等、中等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Ⅸ 如何報名參加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考試
《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可以在學院報名考。若要自己報名考,可到當地教育局自考辦報名,報名時間壹般在每年的壹月和八月,考試時間壹般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每年兩次,跟自考時間同步,以咨詢當地教育局自考辦的時間為準。
考得的合格證是有效的,有了這兩科的合格證,再帶上學歷證書,身份證,普通話等級證到當地教育局人事股辦理《教師資格證》即可。普通話可到省語委或省語委指定的市縣考核點參考,聽說現在教師公招都得要普通話過二甲了。
至於培訓班就因人而異了,妳可以買壹些往年的題做壹做,感覺壹下是否需要報培訓班
(9)中小學教育學心理學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的申報條件
凡報名當年年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並願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並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及以上標準。
2.各級各類學校非師範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並由省教育廳統壹組織考試合格。(申請者學歷為師範專業畢業人員免於教育學、心理學考試)
3.各級各類學校非師範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說課(說課分為:面試、試講)。(申請學歷為師範專業畢業人員如能提供3個月或以上的教學證明,可免於面試、試講)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準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5.報名需要學歷證、身份證、照片。
6.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是肯定無法取得正式編制的。
具體的報名時間和地點可以通過當地教育局、或者教師資格證報考點了解。
Ⅹ 教師資格證認定中,教育學和心理學壹定要考嗎
妳好,教師資格證考試中,教育和心理學這兩部門內容已經被涵蓋到《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這科中了,所以在備考時只需要備考《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這兩科即可,其他學科成績不可替代這兩科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