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南京鳳凰臺旅遊景點介紹 南京鳳凰臺旅遊景點介紹圖片

南京鳳凰臺旅遊景點介紹 南京鳳凰臺旅遊景點介紹圖片

鳳凰臺旅遊景區在哪裏

金陵鳳凰臺位置極佳,可以充分領略大江的壯觀景色。李白有詩說“煙波浩渺的鳳凰臺”。“曾經在這裏玩耍的鳳凰,以他們的名字命名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放棄它到這條荒涼的河流。”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留下的絕美絕唱,鳳凰臺因此而聞名。但隨著世事變遷,古鳳凰臺早已難覓,有詩無臺壹直是遺憾。為了再現這壹獨特的文化景觀,最終選擇了有壹個”。江心洲洲頭鳳凰臺重建了“兩水奔流”的詩情畫意。歷時壹年建成的古鳳凰臺,占地22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鳳凰塔高25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遠看氣勢磅礴,近看雕梁畫棟。登高遠眺,東臨河西新區,西臨長江波濤,南有三座郁郁蔥蔥的大山,北有萬家燈火

金陵鳳凰臺在哪裏?

金陵鳳凰臺在今南京市鳳凰山,《太平寰宇記》卷九十江南東道江寧縣:“鳳凰山,在縣北壹裏,周回連三井岡,迤邐至死馬澗。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此山,狀如孔雀,文彩五色,音聲諧和,眾鳥群集。仍置鳳凰臺裏,起臺於山,號為鳳凰山。”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壹:“金陵鳳凰臺,在城之東南,四顧江山,下窺井邑,古題詠唯謫仙為絕唱。”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時創作的壹首懷古抒情詩。全詩八句五十六字,以登臨鳳凰臺時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嘆,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攄誌言情,用以表達深沈的歷史感喟與清醒的現實思索。

鳳凰臺在什麽地方啊

鳳凰臺是陜西鹹陽市區內惟壹保存較完好的高臺古建築群,同時又是革命舊址,被譽為“鹹陽古城明珠”,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秦遷都於鹹陽,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簫,引鳳於此。鳳凰臺建築別致,當年為全市的制高點,上邊有廟宇,廊檐參差,形似壹群鳳凰聚集壹處,故曰鳳凰臺。

鳳凰臺臺高6.1米,面積約600平方米,臺上有大殿4座,臺下大殿2座,為明清建築風格,磚木結構,琉璃彩繪,氣勢恢宏,是鹹陽唯壹保留比較完整的壹處高臺建築。

擴展資料:

鳳凰臺環境優越,周圍有安國寺、文廟、北極宮等建築環繞,曲徑通幽。登臺眺望,渭水縈繞,南有終南屏障,北有五陵青冢。

臺上東、西殿各為三間,中間兩座殿前後縱排,前殿略高,臺墩兩側有磴道,北面有南海洞,整體建築形似鳳凰。臺前有石碑坊及32級磴道,磴道兩旁有石欄桿、石墁道,以磴道中間兩側有鐵鑄八棱六屋塔,俗稱鳳眼。

臺上中殿前原有洞宇,後殿內供無量佛像,東殿供三太白像,西殿供三大菩薩像,墻壁上布滿了佛教故事彩塑立神,山墻外鑲有琉璃彩塑神話故事浮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鳳凰臺

李白的金陵鳳凰臺在哪裏

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據《江南通誌》載:“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於山,謂之鳳凰山,裏曰鳳凰裏。”

原文:

登金陵鳳凰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二水 壹作:壹水)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裏遊憩,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息。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於古墳裏了,早已化為壹_黃土。我站在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雲隨風飄蕩,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凰臺上鳳凰遊”出自: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時創作的壹首懷古抒情詩《登金陵鳳凰臺》

原詩: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翻譯: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郁悶長懷愁。

創作背景

《登金陵鳳凰臺》此詩壹說是天寶六載(747年)作者奉命“賜金還山”,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壹說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也有人稱是李白遊覽黃鶴樓,並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後寫的,是想與崔顥的《黃鶴樓》爭勝。

全詩構造出闊大的境界,並且把歷史的變遷,即時間的改變與地點的依舊,即空間的不改整體地表現出來,啟發人們作更深的思考。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在哪裏

南京市浦口區鳳凰大街。

南京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太平寰宇記》卷九十江南東道江寧縣:"鳳凰山,在縣北壹裏,周回連三井岡,迤邐至死馬澗。歷時壹年建成的古鳳凰臺景區占地2.2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