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論》原文及譯文如下:
1、原文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2、譯文
從前的黃帝,生來十分聰明,很小的時候就善於言談,幼年時對周圍事物領會得很快,長大之後,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時,登上了天子之位。
他向岐伯問道: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不顯衰老;現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而動作就都衰弱無力了,這是由於時代不同所造成的呢,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不會養生所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方法,使之達到正確的標準。
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壹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壹,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水漿,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
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欲而使陰精竭絕,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於統馭精神,而專求心誌的壹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上古天真論》名字的含義:
上古,壹般是指上古時代,時間比較久遠的時候,除此以外,“上古”還有壹個意思是指事物發生的原因,即指時間上的初始。天真:是指源於先天的自然之道。
故“上古天真”的含義是“亙古以來的自然之道”。作為《黃帝內經》首篇就溯本求源,以上古天真立論,即初始之自然之道,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精神互濟的絕對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