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三國演義空城計簡介

三國演義空城計簡介

孔明的“空城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鋒官馬謖誤失街亭,致使前線大軍節節受困。情急之下,孔明決意退守漢中。大軍盡去,時孔明身邊只剩五千兵馬駐守西城縣。壹日,忽接探馬飛報,說魏國大將軍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正望西城蜂擁而來。這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壹班文官,駐城的五千兵馬也已分出壹半運糧去了。眾官聽罷盡皆失色,唯孔明鎮定自若,當即下令將旌旗藏匿起來,城門四開,每門分派二十軍校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其余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聲喊叫。壹切準備就緒,孔明引二童攜琴登上高樓,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好壹副閑情愜意!

卻說司馬懿引兵來到,運望城上孔明端坐城樓,笑容可掬,旁若無人,大感不解。整個城池寂靜壹片,就跟什麽事情也沒發生過壹樣。看此情景,若換了旁人,大可無所顧慮,大手大腳的引兵浩浩蕩蕩殺入城中。說不定諸葛孔明早已授首就擒。可偏偏是司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說便下令退兵。孔明遙望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駭然,問其原因,孔明這才道出緣由:“此人(指司馬懿)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今見此規模,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這就是著名的“空城計”。《三國演義》區區數百字,便把諸葛孔明料敵如神、司馬懿智欠壹籌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絕。

空城計,這是壹種心理戰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征。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參考資料:

/view/28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