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基本的社交原則,就是價值互換。愛情作為人際關系的壹種,也是互利互惠為原則。
除了妳爸媽沒人會真正對妳無條件的好,大家都是有所求的。
交朋友,也很少人真的會和壹事無成的loser做朋友,因為妳知道幫不到自己。
“幫妳的人會幫妳,而妳幫助的人不壹定真的幫妳”,而更多的人只會選擇性的幫未來能回饋他的人。
加入壹個新的圈子,認識壹個新的朋友,不要壹味索取,多想想自己能給對方提供什麽,才是壹切關系合作的開始。
而妳瘋狂的想從關系中截取什麽,獲利什麽,把對方當傻子的行為,大部分都是心裏盤算好了沒打算百分百進行長期關系的。
關系中就是“微妙”,妳越怕失去,越容易失去;當妳不想拼了命留下任何人的時候,就有人留下了。
而因為妳留下的,也是因為妳本身的價值,而且是長期價值。
同時,妳的價值也會決定了妳本身的自信,心態和思考模式的變化。
怕得不到,或者在感情中越怕失去而畏首畏尾,連個微信都生怕回復錯誤,妳就越難留下這個人。
當妳不想留住任何人的時候,自然會有人留下了。
妳若盛開,蝴蝶自來。
提升自己個人價值,把握時機,加強行動力,才是關鍵。
否則,妳不去,有人去;妳不上,有人上。
2.好的愛情是勢均力敵,但是現實中,更多的是男女之間男強女弱,或者女強男弱的話語權爭奪
很多人在生活中更傾向於找到那個讓自己覺得“安心”已經“不構成威脅壓力”的人,甚至這個人可以讓自己在關系中掌握“絕對”話語權的人。
人性大多都是自私利己的,這就意味著,當感性上來特別愛對方的時候,愛的加成,會讓我們壹時見變得“利他”。
利他和事事擔責任並非所有人的特質,只是壹部分的天然特質。
尤其是當熱戀冷靜下來的時候,還是渴望找到壹個對方能夠長期利己的人。
也就是說,女生渴望利用自己的美貌找到壹個長期飯票,本質上自己比對方在樣貌上高幾分,自信和婚戀市場的認可度上占優勢,妳不聽話了,自己可以利用外貌找個更好的;
而男生希望找到壹個會做飯,喜歡料理家務的人,本質上其實是希望自己能少做點家務,但是經濟上自己占據優勢地位,掌握家裏實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