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元方是壹個怎樣的人

元方是壹個怎樣的人

“元方”是壹個年少氣盛,是非分明,懂得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人。元方,即陳紀(129~199),字元方,是《世說新語·期行》中的人物,陳太丘陳寔之子。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出行,約定在正午,正午過後客人還沒有來,太丘就離開了,走後客人才到。元方這時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客人問元方:“您父親在家嗎”元方回答說:“等了您很久您沒有來,已經走了。”

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氣,說:“真不是人啊。與別人相約出行,卻拋棄別人自己走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出行。正午還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進門沒有回頭。

相關說明

這是壹個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陳太丘依照約會行事,當他的朋友失約時,他決然舍去,壹點也不姑息。七歲兒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這父子二人身上體現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誠信為本的觀念。

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說:“誠信是天下的關鍵。”孔子也說:“做了個人,卻不講信實,不曉得那怎麽可以。譬如大車子沒有安橫木的犁(Lí),小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輒(yuè),如何能走呢”正因為誠信是壹個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所以,古代有許多“不重千金重壹諾”的美談,有許多以生命兌現諾言的故事,而鄙視不講信譽的品行。

像陳太丘的這位朋友,自己言而無信,失了約不自我反省,反而責怪別人,他被友人拋棄,受到兒童蔑視,實在是咎由自取。

這個故事給人們的又壹個啟示是要有時間觀念。《淮南子·原道訓》寫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間是生命的尺度。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自己浪費時間等於慢性自殺。時間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壹。

文章記述陳元方與來客的對話。表現了陳元方的聰慧,懂得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否則會喪失朋友,失去友誼。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