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不可居無竹:為什麽古代才子們都愛竹子

不可居無竹:為什麽古代才子們都愛竹子

“竹香滿幽寂,粉節塗生翠。”竹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它們筆直、挺拔、青蔥翠綠,自有壹種灑脫俊朗之姿與清冷之氣,象征著高潔、虛心、堅貞等品格,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推崇。古今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詠竹對聯,讀來意趣橫生。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十分愛竹,深得其高風亮節的清韻。他吟出的“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相傳有壹年冬天,蘇東坡和佛印到郊外賞雪,只見那茫茫雪海之中,輝映著點點白梅;那壹片竹林之上,白雪罩著綠竹,壹陣風來,雪落竹現,沙沙有聲。佛印借景生情,脫口而出:“雪裏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蘇東坡壹聽,隨手搖著壹竿竹子即對道:“風中綠竹,風翻綠竹竹翻風。”此聯對仗工整,儼然天成,在句式上采用先勾輪廓後描繪的手法,猶如壹幅頗具風采的“梅竹圖”,有靜有動,相映成趣,極富色彩美。

 明代大學士解縉從小聰明,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他家門對面是曹尚書府的竹園。壹年過春節,解縉在大門上貼了壹副春聯:“門對千根竹,家藏萬卷書。”曹尚書看了,很不高興,心想,妳這不是成心拿我做比較嗎?我們家是外尖中空的竹子,妳們家飽藏的都是詩書,這算什麽事啊?壹生氣, ( ) 他就命仆人把這片竹子砍了。解縉深解其意,不聲不響地在原對聯下添了兩字:“門對千根竹短,家藏萬卷書長。”曹尚書壹看,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暗中發笑,於是在上下聯又添壹字:“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曹尚書見狀無可奈何,哭笑不得。

 清代大書畫家鄭板橋壹生喜竹愛竹,詠竹畫竹,常以“可焚身而不可毀其節”的竹來抒 *** 感。在賞讀他的題竹詩聯時,不由得想到了他膾炙人口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真可謂人竹相輝,肝膽相照。他家書房中掛有壹副對聯雲:“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此聯極其工整,采用借物言誌的手法,以竹、梅比擬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上聯借竹葉向大地下垂,竹心空虛,喻指謙遜、虛心下問的高貴品格。下聯借梅花有傲霜沐雪的姿態,花蕊卻向下,顯示有傲骨卻無傲氣。全聯寓意了作者謙虛待人而又不屈服於強權的可貴品質。

 清末秀才黃旌珊,自幼聰穎,善詩能對,當地人譽為“神童”。壹年秋天,他上京趕考,路過壹座獨木橋時,迎面來了壹位挑竹子的姑娘,兩人正好在橋中間相遇。姑娘說:“秀才赴考,定然滿腹經綸了,我出個上聯給妳,對出了讓妳過,對不出妳讓我過。”姑娘出的上聯是:“竹擔挑,挑竹擔,竹擔挑竹竹挑竹。”黃旌珊聽了,苦思冥想對答不上,只好轉身往回走,讓姑娘過橋。後來,他路過壹座莊園時,見門上銅環鎖著銅鎖,觸發靈感,立即想出了下聯:“銅環鎖,鎖銅環,銅環鎖銅銅鎖銅。”他壹口氣找到姑娘的家中,對姑娘說出了下聯。姑娘連稱對得好。姑娘的父親在旁滿心歡喜,親自撮合,定下了壹段佳話流傳的“竹聯情緣”。這副26個字的對聯,句子首尾相接,環環緊扣,僅由不同的6個字重復組成,給人壹氣呵成、生動明快之感,頗有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