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昂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茍能行,又持取如故。其又好上緣,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已所累,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茍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
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積壓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柳宗元(選自《柳河東集》)?
啟示:借小蟲蝜蝂言事,諷刺某些人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醜惡面目和心態。作者善於觀察生活,寫小蟲持物負重的情景如同目睹;文章敘事生動,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這則寓言告訴人們,情況是不斷變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辦法去解決新問題,不然就會碰壁受災。想壹想,我們人何償不是這樣呢?蝜蝂撿拾背負的東西沒什麽用處,我們人壹生背負的太多太多,臨終之時,又有何用?我們都知道,人在剛出生時,握緊雙手,其意不過是想來此世要抓住什麽,而到臨終的時候,手又是松開的,此時方知,壹切皆不可得!壹生壹場,能帶走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