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出處:這是秦檜跪像背後嶽飛墓闕上的楹雲:“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註釋:忠骨指嶽飛的屍骨;佞臣指奸臣秦檜、張俊等
釋義:上聯「青山有幸埋忠骨」寫此地以能埋嶽飛而感到有幸;下聯「白鐡無辜鑄佞臣」寫嶽飛墳前以白鐡鑄造的秦檜夫婦像,不罵二人而寫白鐡之無辜,因二人而日夜為人所唾罵。
解析:對聯所用到“青山有幸”和“白鐵無辜”,“青山”和“白鐵”本是死物,根本就不會“有幸”,也不會“無辜”,但經聯子這樣壹些,天地萬物仿佛都有了人性!青山本忌墳頭,因為這會壞“風水”,但聯中卻說“青山有幸埋忠骨”,這就好比連山神都為忠臣而感動,寧可壞自己風水,也要做忠臣鄰居!下壹句“白鐵無辜鑄佞臣”也是同出壹理!可見世界也為忠臣而感慨!背景:嶽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嶽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嶽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嶽飛遺體,越過城墻,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嶽飛昭雪,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嶽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嶽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即嶽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配殿啟忠祠,原祀嶽飛父母,今改作嶽飛抗金史跡陳列室。
相關史實:嶽墓,也稱嶽墳。嶽飛被害後,獄卒隗順潛負其屍,葬於北山之麓,宋孝宗即位後,以禮改葬於此。陵園入口處有“精忠柏亭”,亭北側墻上,為馮玉祥書寫的石刻題詞“民族英雄”。進墓園門,兩側是碑廊,陳列歷代石碑125塊。北廊是嶽飛詩詞、奏劄等手跡;南廊是歷代名人憑吊題詠、嶽廟幾次重建的碑記。現在的嶽飛墓闕是1979年整修時按南宋建築風格設計的,墓道兩旁陳列的石虎、石羊、石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遺物。墓闕下有四個鐵鑄人像,反剪雙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嶽飛的泰檜、王氏、張俊、萬俟咼四人。跪像背後墓闕上有楹雲:“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