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讀書班會 演講稿 求求了

讀書班會 演講稿 求求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語有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人類精神的糧食。在書中我曾經與詩仙李白鬥詩百篇;與範仲淹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讀書不僅讓我樂不思蜀,也讓我體會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境。”因此,書如同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良師益友。 我是在讀書中享受藝術美,享受其帶來的無窮樂趣。我可以暢遊在書的海洋裏,坐著輕舟在三峽中勇進,去感受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也可以漫步於塞外廣漠的草原之上,去領略王維所點燃的直沖雲霄的孤煙,欣賞那動人且讓人流連忘返的“長河落日圓”,還可以欣賞“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如此壯闊的嶽陽樓。而看《巴黎聖母院》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征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麽事情,壹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壹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壹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復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壹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著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這則又讓我體悟到書中也有腐濁黑暗。而看書也使我學到了很多道理,比如:《當危險來臨的時候》教給我當危險來臨的時候要勇敢面對,以及采取的措施,《生命之謎》讓我了解了人類的進化史,和許多人各種奇異的生活習慣。《西遊記》使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善良,像孫悟空那樣敢於承擔責任,還要有壹顆堅持到底的恒心,要勇於克服困難,最終壹定會勝利。《三國演義》,讓我領略到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采;《鋼鐵是怎樣練成的》讓我體會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福爾摩斯》,則讓我領會到其偵破諸多離奇案件的機智和勇敢。我覺得讀書是件快樂的事。它已經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壹部分,真是“三更夢中書當枕,半山絕自當早餐。”多少個旭日初升的早晨,多少個星鬥漫天的夜晚,我都忘情地在這片書海之中遨翔。讀書是精神自由的翺翔,是想像力無羈的騰飛,是超越時空的思索。它不僅可以豐富知識,增長智能,還可以培養個性品德。是書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是書讓我找到迷失自我的指南針;是書,使我從中獲取精神營養讓我在學習中慢慢成長;是書改變了我的壹生。

我親自寫的壹篇,這是我當初演講用過的,成績還不錯嘍~預祝妳成功哦~

感悟好書,品讀經典 ——談於丹《論語心得》

茶香味美,需要用心去品;花香四溢,需要用心去賞;書香醉人,更需要用心去讀。 ——題記

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莫過於書本了。壹本好書能改變人的壹生,讓壹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憂傷走向快樂,從灰心失意走向奮發圖強。《論語》便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壹顆燦爛的明珠。在人類過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們讀得最多最熟的書恐怕就是《論語》了。而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於丹教授《論語心得》以華貴而樸質面貌,展現於世人眼前。而這本書,也成為了我最愛不釋手的珍寶。

古人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而多元化的今天,我們大多數人對論語的感悟恐怕大都只是人生哲理罷了,的確,從論語中,能找到壹個人存活於世的最高境界,而於丹對於論語的感悟與品味,用“半部論語修自身”之說, 將天地人之道 、心靈之道 、 處世之道 、 君子之道 、 交友之道 、 理想之道 、人生之道解釋的近乎透明,也讓我們著實領略到了壹位文學大家的風采。

在《論語》中,我學會了壹個人存活於世,該怎樣做人,做壹名謙謙君子,知恥銘誌的有用之人。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可見孔子那千年不變的魅力之大。

而於丹教授《論語心得》則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她是壹位循循善誘的良師,又是壹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是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壹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壹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並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己的內心修養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學習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覺最深的是能啟發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道理,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感悟到孔子就在我們身邊,給予了我們力量的源泉,得到了人生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中,沒有尋章摘句,沒有引經據典,沒有從教條到教條、從書本到書本的搬家,壹切都娓娓道來,將孔子從聖人的高位復原到腳踏實地的師長,將聖賢經典點化為雋永心語,不故作高深,不矯情賣弄,如同《論語》中孔子面對席前的子弟,循循善誘,建立心靈的智慧,傳遞著溫柔的思想力量。於是,聖人不再遙遠,經典不再塵封,現實也就少了幾許迷茫。

於丹說:“把陽光沏進咖啡裏,然後把陽光喝下去,讓妳自己散在光線中,這是壹個讀書的境界。” 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高雅的境界,才使得她對《論語》有了如此的感悟,寫出了這樣壹本影響無數人的好書。如同春雨壹般,滋潤人們的心靈,悄然無聲。 易中天曾說:學習是謀生,讀書是謀心。看來,人生在世,無需為謀生而壹生學習,卻需為謀心而終生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倘若讀書甚少,必將是終身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