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意思是:咱們***苦夫妻死別更覺哀痛。
這句話出自於哪裏呢?——唐代·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
完整的原文是這樣的: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身後意 壹作:身後事)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我給大家把翻譯也放出來了,便於大家理解:
往昔曾經戲言我們身後的安排,如今都按妳所說的展現在眼前。
妳穿過的衣裳已經快施舍完了,妳的針線盒我珍存著不忍打開。
因懷念妳我對婢仆也格外憐愛,也曾因夢見妳並為妳送去錢財。
我確實知道死別之恨世間人人都有,但咱們***苦夫妻死別更覺哀痛。
這裏有壹些我覺得比較重要的詞匯,單獨解釋給大家看:
戲言:開玩笑的話。身後意:關於死後的設想。
行看盡:眼看快要完了。
憐:憐愛,痛惜。
誠知:確實知道。
如果只看文章的話可能比較難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那麽我們就得結合文章當時的創作背景來解讀:
這三首詩約作於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時元稹在監察禦史分務東臺任上;壹說這組詩作於公元822年(長慶二年)。這是元稹為懷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現在我們知道了原文意思和創作背景,接下來就壹起欣賞評析壹下這篇文章:
這首詩主要寫妻子死後的“百事哀”。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人已仙逝,而遺物猶在。為了避免見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舍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不忍打開。
詩人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還有,每當看到妻子身邊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對婢仆也平添壹種哀憐的感情。
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夜晚夢魂飛越冥界相尋。夢中送錢,似乎荒唐,卻是壹片感人的癡情。苦了壹輩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貴中的丈夫不忘舊日恩愛,除了“營奠復營齋”以外,已經不能為妻子做些什麽了。於是積想成夢,出現送錢給妻子的夢境。
末兩句,從“誠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說,落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患難的夫妻來說,壹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末句從上壹句泛說推進壹層,著力寫出自身喪偶不同於壹般的悲痛感情。
最後,在這裏介紹壹下這篇文章的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