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向生而死,向死而生”是什麽意思?

“向生而死,向死而生”是什麽意思?

死亡本體論的建構——向死而生?  海德格爾認為,死即“向死亡的存在。”(Being-towards-death)或說是“向死而生”。這個論斷在現代思想中是最經常引用、但卻最難於理解的口頭禪。海德格爾稱生理上的死亡為“亡故”,而在哲學上,死則作為此在借以向其死亡存在的存在方式的名稱。死比亡故更基本、更源始,因為此在只有死著,才能夠亡故。而人們壹般認為死即亡故,亡故即死,即使兩者在概念上有所差別,如死可指壹個過程,亡故則指此過程的結果,死也不會成為亡故的“條件”。然而,這個差別正是海德格爾死亡本體論的關鍵。海德格爾的觀點是,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著,就是說壹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著。這種貫穿壹切“活著”的死亡存在,先於任何形式的亡故。人在亡故時已經談不上“有死”,而是已經喪失了“有死”。死亡當然意味著壹種終結或結束,但卻是壹種與眾不同的結束。結束(ending)有完成、就緒、停止等意思。如壹條修建的公路完成了;隨著最後壹筆壹幅畫就緒了;雨停了;等等。海德格爾認為:“結束的這些樣式中沒有壹種可以恰當地標畫作為此在之終結的死亡。 ”因為“死亡所意指的結束,意指的不是此在的在終極的存在(Being-at-an-end),而是這個存在者的向終結的存在(Being-to-wards-the-end)”。亡故相當於“在終極的存在”,死亡相當於“向終結的存在”;就區別的關聯而言,死亡比亡故更本真、更實在:亡故作為在終極的存在,其實已經沒有存在,雖然人們總幻想“陰間”或“天國”的存在,但那只能確證“陽間”或“人間”的存在。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著的人與等候在生命盡頭的死亡之間的壹種外在關系,人們不是壹步步走向還在遠處尚未到場的死亡,而是在我們的“走向”本身中死亡已經在場;或者說,向死而生的“向”,實質上就是死亡的存在本身的顯現,人始終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