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細說紅樓】秦鐘之死:寒門“貴”子的悲劇

【細說紅樓】秦鐘之死:寒門“貴”子的悲劇

初讀紅樓,並沒有關註到秦鐘這個角色,因為他在書中出現得很早,離世也很早,似乎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

讀了很多次後才開始關註到秦鐘,盡管還是不太喜歡這個人物,但不可否認他的存在並非毫無意義。

壹說到秦鐘必然說到秦可卿——那個神秘美麗的女子。秦鐘姐弟都在寶玉生命裏出現過,並在寶玉心裏占據壹席之地,卻都不幸早早離世。

作為寶玉夢中情人身份出現的秦可卿,是寶玉性意識的啟蒙者。

她兼具黛玉和寶釵的美麗,又有著王熙鳳的精明能幹,這樣壹個幾近完美的女子卻有著最不幸的命運,她的早早離世預示著紅樓群芳類似的悲劇命運。

如果秦可卿是寶玉的夢中情人,秦鐘就是寶玉的少年夥伴。

在紅樓裏面,寶玉大多數時候都在女孩堆裏廝混,好像沒什麽同性朋友。其實寶玉也有幾個年齡相當的同性朋友,如柳湘蓮,蔣玉涵,但若說交情最深莫過於秦鐘。

秦鐘是寶玉最早的同性友人,也是給寶玉人生留下最多遺憾的人。

最早在第五回,作者就借秦可卿之口提到了秦鐘,讓我們知道秦可卿有壹個與寶玉年紀相仿的弟弟。讀者也和寶玉壹樣對秦鐘充滿好奇,很想知道這是壹個怎樣的少年。

秦鐘的出現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直到第七回他才正式亮相。

紅樓夢慣用對照手法寫人,寫壹個林黛玉就有壹個晴雯來對照,寫壹個薛寶釵就有壹個襲人來對照。秦鐘,其實就是對照寶玉來寫的。

紅樓第七回這樣寫秦鐘:

從外貌看,秦鐘簡直就是另壹個寶玉,不僅外貌連氣質兩人都近似,兩人第壹次見面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寶玉恨自己生在候門公府之家,遺憾沒有早與他交結,如此才不枉壹世。秦鐘可恨自己生於清寒之家,被貧富懸殊所限,現在才與寶玉交結。

兩人可謂“人居兩地,情發壹心”,初次見面就壹見如故,親密無間,很快成為形影不離的夥伴。

在書中,除了黛玉外寶玉還沒有和誰這麽形影不離過。兩人吃在壹起,住在壹起,壹起讀書,壹起玩耍,度過最快樂的壹段少年時光。

少年的友誼總是單純而熱烈,寶玉本來就是個沒有階級分別的人,和秦鐘好起來更不分彼此,賈母等眾人因為寶玉和秦可卿的緣故也十分厚待秦鐘。

那麽秦鐘又因何早早去世呢?

秦鐘的死雖然讓人嘆惋,但也是他咎由自取的結果。

雖說寶玉待秦鐘如壹奶同胞,但兩人到底不同。

寶玉是誰?是豪門貴族的公子,寒著金湯匙出生,即便什麽都不做也衣食不愁。

而秦鐘,除了外貌與寶玉可堪相比,其他方面和寶玉相差懸殊。

秦鐘出身寒微,秦鐘父親是壹個芥豆之微的小官,之前並無兒女,秦可卿是秦父在養生堂抱來的養女,五十多歲才有了秦鐘這個孩子。

看到這些,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麽秦可卿那樣出色的壹個女子卻淪為公公賈珍的玩物。但凡娘家有人撐腰,秦可卿就不會那樣委曲求全,想到此不免讓人心酸。

老來得子,可以想見秦父對秦鐘看得有多重,估計是“捧在手裏怕丟了,含在嘴裏怕化了”那種。

雖然家境寒微,秦父也堅持請老師在家中為秦鐘授課。在當時能請得起私教的,應該是家境優越的,比如林黛玉就請了賈雨村上門授課。以秦鐘的家境,請老師想必是壹筆不菲的開支。

因為老師去世,秦鐘壹發連老師都沒了,遇到寶玉這個機會,可以讓秦鐘到賈家家塾上學,秦父喜出望外。

脂硯齋在此處做批:為天下讀書壹哭,寒素人壹哭。

不論是誰讀到此處都難免會感到心酸,秦父那顆望子成龍的心,不就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嗎?

盡管家境貧寒也不惜掏光家底培養孩子,滿指望孩子能出人頭地,光耀門楣。想法雖然有些世俗功利,但拳拳愛子之心,日月可鑒。

然而,老父親的這番苦心,秦鐘明白嗎?看看他都做了些什麽。

好不容易得來的讀書機會,秦鐘視作兒戲,他非但沒有好好把握機會刻苦學習,還整日與學堂裏壹些不三不四的人比如“香憐”“玉愛”勾勾搭搭,並因此在學堂掀起軒然大波。

因為此事他還驚動了姐姐秦可卿,習慣了父親姐姐以自己為中心,秦鐘從不為他人著想,讓本來臥病在床的姐姐雪上加霜又添煩惱:“氣的是他兄弟不學好,不上心念書,以致如此學裏吵鬧。”

這下連尤氏都看不過去,覺得秦鐘“不知好歹”,不該向姐姐說煩惱。

他不想,如果不是姐姐的緣故,鳳姐兒會在賈母面前為他說好話,他能那麽順利進入賈府家塾?沒了姐姐,他在賈家就少了壹個靠山。

母親早亡,父親年邁,長姐如母,秦可卿對待秦鐘可是盡心盡力,姐姐去世,作為弟弟的秦鐘原該是最悲痛的,可在秦鐘身上卻沒有看到壹點悲傷的痕跡。

在重情重義上,秦鐘遠不如寶玉。寶玉對待身邊人關心體貼,哪怕壹個丫頭晴雯的早逝都讓他悲痛欲絕,而秦鐘在姐姐的葬禮上自始至終都沒有表現出什麽悲傷,跟個局外人壹樣。

不僅沒有悲傷,秦鐘還壹心想著尋歡作樂。為姐姐送靈借宿水月庵,不過暫住壹晚,秦鐘卻不顧佛門凈地清規戒律,與相好兒小尼姑智能兒在禪房偷期繾綣,壹番雲雨。多虧寶玉及時發現制止,才免得釀成壹出醜聞。

姐姐屍骨未寒,父親犯了老病,他不僅不為死去的姐姐和病中的老父著想,也沒有為智能兒考慮過。他不想這可憐的女孩子將來怎麽收場,只顧滿足自己壹時的性欲。

秦鐘這樣的男孩子絕不是值得托付終身的良配,他的自私懦弱已經證明了壹切。

可憐智能兒,壹心撲在秦鐘身上,以為終身有靠,私逃進城看視秦鐘,被秦父發現遭到驅逐,她和秦鐘的私情恐怕再也瞞不住了。

書中沒有交待下文,不知這個小尼姑後來何去何從,或許被逐出佛門,或許聲名狼藉,無論哪壹種,對於這個從小就沒離開過水月庵的女孩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厄運。

更可憐的,是秦鐘的老父親。滿指望兒子勤學上進,把握機會考取功名。沒想到緊跟著女兒不明不白的去世的,就是兒子不成才的真相。他竟然罔顧社會倫理,去勾搭壹個小尼姑。壹氣之下,這位老父親老病發作,幾天就“嗚呼死了”。

短短壹段時間,秦鐘就死了兩位親人。雖然不能說是秦鐘害死了姐姐父親,但對親人的接連去世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弟弟、兒子,他即便不能侍奉床前,端茶倒水,至少不應該雪上加霜,增加親人的病痛。

天作虐猶可活,自作虐不可活。正是大好年華,有姐姐庇護,又有寶玉這個貴人相助,如果秦鐘用心讀書,日後復興家業,改變命運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嘆他找不著自己的位置,認不清自己的方向,耽於感官享樂,追求壹時安逸,最終誤了性命。

人生緊要處就那麽幾步,幾步走錯,滿盤皆輸。

回過頭來看,造成秦鐘悲劇的原因除了他自身的不覺悟外,家庭教育要負壹部分責任。

因為老來得子,秦父過於寵愛孩子,卻忽視了對他的品行教育,沒有培養他的責任擔當意識,養成秦鐘做事只顧自己不考慮他人的性格。

像秦鐘這樣被慣壞了的寒門子弟,在當下社會也比比皆是。

都說寒門出貴子,古時候有很多出身寒門卻有遠大誌向而終於出人頭地的人,比如歐陽修,範仲淹。

但有壹些寒門培養出的卻是另壹種“貴”子:他們沒有優越出身卻養了壹身“公主病”,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遠大誌向和堅毅性格,吃不得壹點苦頭,受不了壹點磨難,貪圖享樂驕奢淫逸,最終誤了自己,害了他人。

秦鐘之死,寒門“貴”子的悲劇,這樣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反思。

202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