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已經深入到我們企業管理的領域,建築行業也不例外。我給妳準備了壹篇關於建築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壹,建築企業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的概念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制造業。是指在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控制,圍繞核心企業,連接原材料供應商、運輸商、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最終消費者的供求網絡。建築企業供應鏈管理包括所有物流采購、項目管理、施工組織等涉及采購、外包、改造等過程的活動。它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價值流和工作流。它是從材料供應商,經過業主、設計單位、承包商、施工單位、建設監理單位、承運商和最終消費者的所有要素和全過程的綜合管理。建築企業供應鏈管理本質上是建築企業內部和供需企業之間的供需管理的整合。通過供應鏈管理,生產出來的產品可以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材料,以合適的數量和質量達到業主要求的服務水平,從而使系統成本最小化,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工程建築業不同於制造業。其產品不是獨立的商品,而是空間固定、體積龐大、生產流程相似的工程設施,因此建築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具有獨特的特點[1]。對於建築企業來說,物流管理、施工生產、安裝維修(包括售後服務)、竣工驗收是其主要的管理流程。物流管理對供應鏈管理的運作影響最大。供應鏈中的物流管理水平直接影響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物流管理的目標是快速反應、最小變化、最小庫存、集成運輸、提高產品質量和縮短產品生產周期。
二,當前建築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我國建築企業缺乏信息協同管理。
建築行業是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行業,技術含量和生產效率較低。從材料供應到總承包商再到設計提供者和業主,他們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合同約束下的對立關系。簡單的以價格為導向的中標選擇標準、不完善的合同、眾多的工程變更、不當的風險規避措施困擾著建築行業,難以獲得滿意的業績[2]。建築企業存在?大而不強,小而不專?形勢,施工生產隨意性大,管理缺乏實用先進的手段,網絡信息管理技術還很落後,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軟件應用水平也很低。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來看,在建築企業的傳統采購模式中,供需雙方的合作關系是不穩定的、臨時性的或短期的,沒有合作夥伴關系,競爭多於合作。供需雙方過於片面地追求自身利益,使得信息流和物流扭曲,難以形成企業運作的有機協調鏈,不僅增加了交易成本,還帶來了不必要的交易風險。
2.中國建築企業的建築存貨成本較高。
施工過程中對材料的需求是連續的,各種材料的進場是間歇的、階段性的。為了避免材料供應發生意外或中斷,保證連續施工,建立壹定數量的庫存材料儲備是必要的。壹般包括定期盤點和安全盤點。在傳統的商業往來中,供應鏈上下遊企業之間缺乏溝通與合作。材料供應商不知道工程施工員對材料的消耗狀況和速度,也不知道施工員什麽時候訂貨。同樣,建築商不知道供應商的庫存情況,也不知道供應商能否及時供貨,只能根據自己的數據來確定訂貨量[3]。因為供應鏈上的供需信息無法共享,渠道透明度不高,信息有誤?牛鞭效應?,無疑增加了供應渠道的不確定性。為了保證供應,維持生產,各企業都傾向於增加自己的庫存,這不僅占用了大量的營運資金,而且造成庫存成本的增加,增加了生產管理的難度。工程建設行業供應鏈管理的首要任務是降低庫存成本。
三,建築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措施
1,建立建築企業聯盟
供應鏈是壹個動態聯盟,其目的是通過現代信息手段改善信息溝通,提高供應鏈各環節的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使各環節的企業處於穩定的合作狀態。無論是生產過程的穩定性,還是盈利的可能性,穩定的供應關系都意味著會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聯盟的形成可以帶來穩定的市場份額,平衡物流流量,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建立具有穩定市場份額的建築企業聯盟是實現建築企業供應鏈的前提。供應鏈的網絡結構強調供需雙方盡可能縮小物流的空間距離和時間距離,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實現整個供應鏈的持續增值。建築企業的供應鏈可以圍繞總承包企業形成。通過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控制,可以高效整合企業的生產流程,消除企業間的重復浪費,減少供需的不確定性,完成施工企業的施工任務。
2.建立現代庫存管理系統。
建立現代庫存管理系統的目的是在保證正常生產的條件下,使庫存最小化、合理化,使總庫存成本最小化,從而提高施工項目的經濟效益。根據當前物流管理的發展趨勢,實現物資零庫存是建築企業庫存管理的目標。零庫存,即倉庫中存放的壹種或幾種物品的數量很低,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使之沒有庫存。也就是說,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材料以正確的數量被送到正確的地方。實施零庫存的主要形式有:壹種是?水龍頭?模式[4]。主要由供應商用自己的庫存和有效的供應系統來承擔即時供應的責任,當建築企業需要時,開?水龍頭?建築材料就像水壹樣,源源不斷地流出,開了就流,關了就停。從而使建築企業能夠實現最低的庫存成本。這種方法要求建築企業和材料供應商之間建立自動訂貨和配送系統,及時傳遞供需信息。另壹個是分銷模式。當建築企業需要建築材料時,建築材料由專業化的物資配送企業按數量、按需、按時、按地點準確供應,以達到最低的庫存成本。供應鏈上的企業是合作的,物料供應價格是雙方都能接受的,而且低。根據需求將整批貨物變為及時、動態的貨物,降低了采購和供應成本。就施工企業和施工項目而言,零庫存管理有利於盤活現有資金,降低資金占用費。
3.建立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SCM+ERP)
近年來,經過專家研究並被實踐證明成熟穩定的ERP(企業資源計劃)可以提供壹個很好的信息管理平臺[5]。ERP是壹種全新的管理方法,它通過前饋物流和反饋信息流、資金流,將客戶的需求與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和供應商的資源結合起來,完全按照用戶的需求來體現管理。ERP是建築企業控制原材料浪費的有效工具。ERP強調企業之間的合作和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可以說ERP是面向供應鏈管理(SCM)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統,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Internet/Intranet)對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全面的規劃和管理。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SCM+ERP)的建立,使得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順暢,供應商可以根據供應鏈內企業集團的動態需求生產所需數量的建材,而無需大規模生產。材料生產出來後,直接配送到各個施工企業的不同工地,不需要倉儲,減少了廠家的庫存,增加了供應商發貨的及時性,增加了用戶的滿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