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新的觀念對於許多人來說有點“離經叛道”。在中國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延續了幾千年了,在許多人眼裏都已經成了理所當然。從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裏,“男主內,女主外”的觀念似乎更符合大眾的認知、想法和決定。
其實“主內主外”不應該是按性別分,最合理的是不同的性格的人,適合不同的角色定位。如果男人性格偏陰柔,又喜歡家政,那他就適合主內,在家主事就是“正位”;女人也壹樣,如果女人性格偏陽剛,又喜歡當領導做管理,那她就適合主外,在外闖蕩就是“正位”。當然這個內和外,並不就是指家內家外,也指性格的內向外向,行為方式的強勢弱勢等等。
只要是符合各個家庭的事情情況,“男主內,女主外”也是有壹定好處的。現在很多家庭時興請外人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是壹種誤區。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尤其是父親對於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會教育孩子勇敢、獨立、堅強等內在品格,相比之下,母親大多只關註孩子的起居生活、身體健康等物質細節。
居家的男人不壹定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窩囊,有追求的男人在哪個崗位都能做好的。男人在社會上打拼久了,經常感覺很累,但又往往無法找到合適的釋放渠道,不能哭,不能找人宣泄,於是男人的身體就容易出現亞健康等生理問題。因此男人適當地、分階段性地居家生活壹段時間,無論對於家庭、孩子,還是對於自己身心健康,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