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中美貿易摩擦是指

中美貿易摩擦是指

中美貿易摩擦也稱中美貿易爭端,即中美貿易戰,是中美經濟關系中的重要問題。

貿易爭端主要發生在兩個方面:壹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領域;二是中國沒有優勢的進口和技術知識領域。前者基本上是競爭性的,而後者是市場不完全起作用的,它們對兩國經濟福利和長期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

中美經貿關系壹直是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是自2018年以來,美國采取單邊主義措施,挑起貿易戰,導致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和爭端不斷升級。

中國政府為維護正當權益,及時采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不僅嚴重威脅中美雙邊經貿關系,而且對世界經濟也有負面影響。

擴展資料: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原因:

1、利益敲詐:

通過貿易戰或發動貿易戰的威脅,迫使貿易夥伴開放市場、讓渡經濟利益,是美國的慣用伎倆,以往曾經對多個國家使用過。

美國單方面發起貿易戰,其直接動機就是企圖迫使中國在貿易投資上進壹步對美擴大市場準入,增加購買美國產品,從而使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同時對外轉移美國國內矛盾。

2、戰略遏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主導國。冷戰結束後,美國以遙遙領先他國的科技、經濟、軍事、金融實力成為世界唯壹超級大國。為了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美國壹直防範任何可能的追趕國家。當年的蘇聯、日本都曾遭到美國多措並舉的遏制。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上升,美國對華認知與情緒全面轉向,重新定義了中美關系。2018年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提出,“國家間的戰略競爭現在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問題”,把中國定義為美國長期的“戰略競爭對手”。

貿易戰不僅是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手段,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重要手段。美國加征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產品,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制造2025》中包含的高科技領域,反映了美國遏制中國技術追趕的意圖。

3、模式打壓:

美國從維護其全球霸權的角度出發,對中國發展模式橫加指責。美國汙蔑中國發展模式是“國家資本主義”,無端指責中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存在強制性技術轉讓要求、中國支持企業“走出去”是獲取先進技術的政府行為,肆意批評中國實行產業政策。

美國無視中國信守入世承諾、遵守多邊經貿體系規則和倡導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努力,卻稱中國是國際規則的“修正主義”,挑戰了美國主導的國際經貿體系。

為此,美國在發動貿易戰時施展出輿論戰、關稅戰、科技戰等組合拳,究其動機,就是要通過輿論戰把中國發展模式汙名化,通過關稅戰、科技戰等逼迫中國改變原有發展模式。

百度百科-中美貿易爭端

人民網-人民日報人民要論:理性認識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