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亭是指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長沙的愛晚亭。
1、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瑯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跡之壹,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臺特色。
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淩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2、陶然亭
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南二環陶然橋西北側。全園總面積59公頃,其中水面17公頃。1952年建園。它是中華人民***和國建國後,首都北京最早興建的壹座現代園林。
其地為燕京名勝,素有“都門勝地”之譽,年代久遠,史跡斑駁。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坐落在這裏。秀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光輝的革命史跡,使它成為旅遊觀光勝地。
3、愛晚亭
愛晚亭位於嶽麓書院後青楓峽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攢尖寶頂,內柱為紅色木柱,外柱為花崗石方柱,天花彩繪藻井,蔚為壯觀。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壹七九二年)山長羅典所建。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
後據唐代詩人杜牧《山行》而改名為愛晚亭,取“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詩意。
4、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湖心亭小於三潭印月,大於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其歷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島中最早營建的島,“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時候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壹。
在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後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極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稱為“湖心平眺”。
亭的歷史:
亭的歷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並不是供觀賞用的建築。如周代的亭,是設在邊防要塞的小堡壘,設有亭史。到了秦漢,亭的建築擴大到各地,成為地方維護治安的基層組織所使用。《漢書》記載:“亭有兩卒,壹為亭父,掌開閉掃除;壹為求盜,掌逐捕盜賊”。
魏晉南北朝時,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驛。之後,亭和驛逐漸廢棄。但民間卻有在交通要道築亭為旅途歇息之用的習俗,因而沿用下來。也有的作為迎賓送客的禮儀場所,壹般是十裏或五裏設置壹個,十裏為長亭,五裏為短亭。同時,亭作為點景建築,開始出現園林之中。
到了隋唐時期,園苑之中築亭已很普遍,如楊廣在洛陽興建的西苑中就有風亭月觀等景觀建築。唐代宮苑中亭的建築大量出現,如長安城的東內大明宮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萊山,池內有太液亭。又興慶宮城有多組院落,內還有龍池,龍池東的組建築中,中心建築便是沈香亭。
宋代有記載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築也極精巧。在宋《營造法式》中就詳細地描述了多種亭的形狀和建造技術,此後,亭的建築便愈來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