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總則 第壹條為了規範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建設高素質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促進公***服務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全面準確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 國家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第三條中央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 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所屬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 第四條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應當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聽取工作人員意見。 第二章崗位設置 第五條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明確崗位類別和等級。 第六條事業單位根據職責任務和工作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崗位。 崗位應當具有明確的名稱、職責任務、工作標準和任職條件。 第七條事業單位擬訂崗位設置方案,應當報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備案。 第三章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 第八條事業單位新聘用工作人員,應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但是,國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權限由上級任命、涉密崗位等人員除外。 第九條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壹)制定公開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崗位、資格條件等招聘信息; (三)審查應聘人員資格條件; (四)考試、考察; (五)體檢; (六)公示擬聘人員名單; (七)訂立聘用合同,辦理聘用手續。 第十條事業單位內部產生崗位人選,需要競聘上崗的,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壹)制定競聘上崗方案; (二)在本單位公布競聘崗位、資格條件、聘期等信息; (三)審查競聘人員資格條件; (四)考評; (五)在本單位公示擬聘人員名單; (六)辦理聘任手續。 第十壹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交流。 第四章聘用合同 第十二條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訂立的聘用合同,期限壹般不低於3年。 第十三條初次就業的工作人員與事業單位訂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 試用期 為12個月。 第十四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且距法定 退休年齡 不足10年,提出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業單位應當與其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第十五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連續 曠工 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1年內累計曠工超過30個工作日的,事業單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六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調整工作崗位,或者連續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業單位提前30日書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七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提前30日書面通知事業單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雙方對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受到開除處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九條自聘用合同依法解除、終止之日起,事業單位與被解除、終止聘用合同人員的人事關系終止。 第五章考核和培訓 第二十條事業單位應當根據聘用合同規定的崗位職責任務,全面考核工作人員的表現,重點考核工作 績效 。考核應當聽取服務對象的意見和評價。 第二十壹條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的結果可以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檔次,聘期考核的結果可以分為合格和不合格等檔次。 第二十二條考核結果作為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崗位、工資以及續訂聘用合同的依據。 第二十三條事業單位應當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編制工作人員培訓計劃,對工作人員進行分級分類培訓。 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所在單位的要求,參加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和為完成特定任務的專項培訓。 第二十四條培訓經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列支。 第六章獎勵和處分 第二十五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者集體有下列情形之壹的,給予獎勵: (壹)長期服務基層,愛崗敬業,表現突出的; (二)在執行國家重要任務、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表現突出的; (三)在工作中有重大發明創造、技術革新的; (四)在培養人才、傳播先進文化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五)有其他突出貢獻的。 第二十六條獎勵堅持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的原則。 第二十七條獎勵分為嘉獎、記功、記大功、授予榮譽稱號。 第二十八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壹的,給予處分: (壹)損害國家聲譽和利益的; (二)失職瀆職的; (三)利用工作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的; (四)揮霍、浪費國家資財的; (五)嚴重違反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的; (六)其他嚴重違反紀律的。 第二十九條處分分為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開除。 受處分的期間為:警告,6個月;記過,12個月;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24個月。 第三十條給予工作人員處分,應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第三十壹條工作人員受開除以外的處分,在受處分期間沒有再發生違紀行為的,處分期滿後,由處分決定單位解除處分並以書面形式通知本人。 第七章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 第三十二條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 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應當結合不同行業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 第三十三條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第三十四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 事業單位執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和休假制度。 第三十五條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第三十六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符合國家規定退休條件的,應當退休。 第八章人事爭議處理 第三十七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所在單位發生人事爭議的,依照《中華人民***和國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等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八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涉及本人的考核結果、處分決定等不服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復核、提出申訴。 第三十九條負有事業單位聘用、考核、獎勵、處分、人事爭議處理等職責的人員履行職責,有下列情形之壹的,應當回避: (壹)與本人有利害關系的; (二)與本人近親屬有利害關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履行職責的。 第四十條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投訴、舉報,有關部門和機關應當及時調查處理。 第九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壹條事業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或者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二條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人事處理違反本條例規定給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 第四十三條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和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章附則 第四十四條本條例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法律客觀:國務院日前公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7月1日起施行。條例指出,在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放心保)方面,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新出臺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中,最大的亮點還是越來越企業化、市場化,尤其在公開招聘、競聘上崗、業績考核、實際貢獻與工資增長高度掛鉤上。新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越來越體現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指導思想,而這也必將是未來修訂《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加強對公務員管理的重要指導思想。不過,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中,我們依然看到了某種“官氣”的味道,比如第二條中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第五條國家確定崗位類別和等級,以及第六章獎勵和處分中如同復制《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而第二十九條“處分分為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開除。受處分的期間為:警告,6個月;記過,12個月;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24個月”更讓我們再次看懂了腐敗多發的原因:常常在違反八項規定通報中出現的警告、記過、免職、撤職卻原來都是臨時性的。全國3000萬事業單位人員可謂穿著馬甲的公職人員,其中經濟、質監、物價、交通、環保、城管、公檢法司、教育系統更是腐敗多發,嚴重影響黨政公信力的主要部門。筆者認為,事業單位的管理與規範還需進壹步企業化、市場化,並引入完善、嚴厲的監管、問責機制,只有如此才能防範事業單位人員穿著公權力的馬甲屢屢傷害人民利益和黨政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