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西方社交網絡的根本問題在這裏:改了找死,不改等死(二)

西方社交網絡的根本問題在這裏:改了找死,不改等死(二)

大多數應用並沒有選擇從根本上解決圖譜設計的問題,而是選擇修修補補。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註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為什麽Facebook、Twitter等西方社交媒體發展到今天會有那麽多的亂象?下壹波的社交網絡初創企業應該吸取哪些教訓?大多數最出名的西方社交應用選擇把社交圖譜與動態消息結合在壹起。壹位產品經理認為,用社交圖譜生成興趣圖譜是西方社交媒體的原罪。文章來自編譯,篇幅關系,我們分三部分刊出,此為第二部分。

圖片來源:Pexels

劃重點:

中國建設社交基礎設施的方式更合乎邏輯

西方的社交應用對廣告收入也更加依賴

社交媒體幹預了用戶社交圖譜的形成

圖譜設計錯誤的危害性還在於只有在app達到了壹定程度的產品市場匹配之後才會出現這種錯誤

大多數應用並沒有選擇從根本上解決圖譜設計的問題,而是選擇修修補補

TikTok是作為興趣圖譜而建立興趣圖譜

西方社交網絡的根本問題在這裏:改了找死,不改等死

但再次地,這是西方社交媒體設計獨有的問題。

在把社交圖譜與興趣圖譜合並在壹起時,我們就引入了壹個不需要存在的內容匹配問題

。我不會因為我朋友沒有在TikTok或Reddit上關註我,或我認為是純屬興趣和/或娛樂網絡而感到不安。那些產品很清楚,每個人都應該關註自己的興趣。

至少在這方面而言,

中國建設社交基礎設施的方式更合乎邏輯

。微信擁有占主導地位的社交圖譜,而且充當了中國互聯網其他部分底層社交基礎設施的角色。與其復制微信所擁有的每個人的社交圖譜,其他app可以專註於自身最擅長的事情,可能需要或可能不需要備用圖譜的那種。

西方的社交應用對廣告收入也更加依賴。

他們損益表的命脈就是動態消息的流量

。這意味著動態消息的相關性是最重要的。個人的社交圖譜在任何地方偏離了其個人興趣之後,無聊內容就會入侵動態消息。信噪比轉移錯了方向。大多數用戶並沒有修剪和調整自己的社交圖譜,以此來修復自己的動態消息,而是做了壹件最簡單的事情:壹走了之。

作為社交應用的產品經理或設計師,妳也許會不同意這種看法。關註誰是用戶自己的選擇,關註他們是其他用戶的選擇。妳沒法控制這些。但這種說法忽視了這壹點:

app把他們的手放在秤上,用盡各種辦法推動著每壹位用戶走向特定類型的圖譜

不妨拿初始用戶註冊流程為例。每周,在壹款新的社交應用Testflight上,我似乎都會遇到這樣的模態對話框:

我想找的是這個請求是在哪裏出現的,以及這款app是怎麽考慮的。大多數情況下,在用戶還不知道壹款app是幹什麽的之前,就被要求授權訪問他們的通訊錄,去關註任何匹配的用戶。敦促別人復制自己的通訊錄,這些app就是明確選擇要基於大家在現實世界的社交圖譜去做東西。

社交應用把這項許可列為註冊流程的關鍵壹部,這並不奇怪。iOS通訊錄現在是唯壹壹個“開源的社交圖譜,新的app可以利用它來快速推廣自己的app。在《網絡才是關鍵》壹文中,我認為網絡本身為社交網絡提供了最大的價值份額,至於動態消息允許哪些類型的內容進入,以及這些內容是怎麽確定格式的,這些反倒沒那麽重要。曾有那麽壹小段時間,類似Facebook或Twitter這樣的大規模社交圖譜允許第三方應用利用這些圖譜,甚至允許批量復制。

眾所周知,Instagram靠虹吸走Twitter的社交圖譜來建立起自己的,從而取得了良好的開端。但沒過多久,這些公司就意識到自己這是在給未來的競爭對手提供彈藥。於是他們

開始嚴格限制對自己的圖譜的訪問

。妳還可以提供Facebook或Twitter身份驗證作為自己的app的認證選項,但如果妳想要自己的社交圖譜,現如今手機通訊錄才是最容易上手的那個。

App對其社交圖譜的形態真正構成影響還有壹種方式,那就是推薦關註列表。這些往往會出現在用戶第壹次瀏覽app的時候,或者穿插在動態消息裏面,有時候也會出現在動態消息的旁邊。

早期的Twitter用戶可以說非常幸運,他們的名字出現在了第壹版的Twitter的推薦關註列表上面,這讓他們今天擁有了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關註者,那是因為他們被展示在每個新用戶面前。

這是壹筆巨額的社交資本補貼,但我發現這份列表有很多選項令人費解。幾年前,壹位朋友正在對自己的Twitter帳戶進行首次設置,他給我展示了Twitter在註冊時向自己推薦的賬號列表。裏面就有唐納德·特朗普。不管妳的政治傾向如何,這個選擇都是可疑的。讓我們把每壹位新用戶都推向Twitter的政治取向,最糟糕的Twitter莫過於此。

對於某些人,比如那些周末經常去搏擊俱樂部的人來說,政治化的Twitter也許是壹針完美的多巴胺註射劑,但是當用戶才剛剛註冊進來,Twitter對他們還壹無所知時,這就是壹場匪夷所思的賭博。

多年來,大家對Facebook的SuggestedFriends窗口小工具驚嘆不已。哇,他們怎麽知道我認識那個人的,是的,我當然會跟他們交朋友。可是,就像前面所講那樣,考慮到動態消息的構建方式,這也許屬於圖譜設計錯誤。

另壹方面,幫助用戶獲得類型合適的關註者也很重要。在這壹點上,狂熱崇拜的影響是雙向的。邪教領袖利用自身的魅力發展粉絲,然後這些粉絲反過來又會塑造邪教領袖。這是壹個***生的反饋循環,但未必就壹定是健康的。

除了有單向門錯誤以外,圖譜設計錯誤的危害也很大,

因為只有在app達到了壹定程度的產品市場匹配之後才會出現這種錯誤

。但到了那個時候,不僅已經成型的社交圖譜難以撤消,而且這麽做也會違背已經接受了該app的用戶的期望。這時候妳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做了找死,不做等死。壹個app在達到了壹定程度的產品市場契合之後,即便是局部最大值,也需要真正的勇氣才能復原。

但這阻止不了社交應用解決問題的嘗試。對於眾多社交應用來說,動態消息的流量減少是生死攸關的事情。然而,

大多數應用並沒有選擇從根本上解決圖譜設計的問題,而是選擇修修補補

。最流行的做法是切換成按算法而不是時間順序提供動態消息。這種算法的任務過濾妳選擇關註的帳戶的內容。是想從噪聲當中恢復信號。為了確定要保留什麽和舍棄什麽,動態消息算法會檢查各種信號,但就基本而言,它們都想猜測什麽會吸引到妳。

盡管如此,這仍然是給上遊的錯誤貼創可貼。看看Facebook就知道了,他們

每隔幾年就會在新聞內容與來自妳認識的人的更個性化的內容之間搖擺不定

。除非他們承認根本問題在於動態消息的東西要從龐大的社交圖譜裏面尋找,否則就永遠也不能真正解決客戶流失的問題。然而,如果他們放棄動態消息這個基本架構的話,那將是他們在自己悠久的歷史上做出的最大膽的決定。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幾乎所有的收入都來自於動態消息,也在於搭建出來的這麽壹個單體的圖譜可能是他們對抗反壟斷行動最強大的結構性防禦手段。

跟Facebook占主導地位的雙向交友機制不同,

Twitter是建立在由單向關註組合而成的圖譜之上

。從理論上來說,這應該會降低它受到圖譜設計問題的影響。但是,跟任何建立在社交圖譜基礎上的興趣圖譜壹樣,這種做法存在同樣的缺陷。妳也許對某人的某些興趣感興趣,但對他們的其他興趣卻不感興趣。Twitter偏愛專註於某個小眾市場的單壹Twitter帳戶。但是大多數人不會選擇去維護多個Twitter賬號,以便將他們喜歡的推文主題完全分開。

就發現系統缺陷而言,看看都有誰想破壞它,是我最喜歡的的啟發式方法之壹。高級社交媒體用戶長期以來壹直試圖繞開圖譜設計問題。有的用戶之所以要創建假的Instragram賬號或者另外壹個Twitter賬號,部分是為了創建更適合特定目的的替代圖譜。妳可以設想壹種不需要用戶創建多個帳戶來實施這些策略的社交架構。但是在這個每個社交媒體賬號只能跟壹個身份相關聯的世界裏,用戶已經被鎖定在某個帳號的圖譜裏面。

App可能有壹種聰明的辦法可以幫助解決圖譜的設計問題,那就是

消除用戶取消關註自己不再感興趣的帳戶的負擔

。就像我們的社交圖譜在我們的壹生中會發生變化壹樣,我們線上的社交圖譜也會發生變化。我們上幼兒園那時候交的朋友往往跟我們在小學、高中、大學及以後交到的朋友不同。

隨著時間的推移,

更高保真度的社交產品,會在觀察我們的互動模式的時候,自動匹配出我們的社交圖譜

。想象壹下,Twitter或Instagram默默地把妳已經有壹段時間沒有互動的帳戶,已經休眠的帳戶等等取消關註會怎樣?Twitter和Facebook已經提供了類似靜音之類的手段,用來在不取消好友或取消關註的情況下,減少我們從別人那裏看到的內容,但這件事情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坦率地說,但凡用了這其中的壹種辦法的都像個懦夫。

聊天應用,因為它聚焦的是兩個人之間或不同群體之間的直接通信,自然可以通過把帶有最新消息的線程推送到應用窗口頂部來實現這壹點。遠離我們生活的人只是掉到了屏幕的底部。

LIFO壹直是相關性的壹種通用且相當有效的啟發式方法

圖譜設計問題還有壹種可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

將用戶的動態消息跟社交圖譜解耦

。在我討論TikTok的三篇系列文章中,我談到了這款應用在架構跟大多數西方社交媒體是如何存在根本上的不同。TikTok提供動態消息不需要妳關註任何賬號。相反,它做了兩件事情。

首先,它會展示壹切供給妳看,然後觀察的反應,試圖了解妳對什麽感興趣。它試圖了解妳的品味,而且做得非常好。

TikTok是作為興趣圖譜而構建了興趣圖譜

其次,TikTok用兩階段的篩選過程去檢查每壹個候選視頻。首先,它運用了人類已知的最可怕、最惡劣的質量篩查工具去檢查這些視頻:壹個由好幾百名主要是Z世代用戶組成的小組去檢查。好吧,這種表述確實不太正確。任何人都可以充當視頻的測試觀眾。不過,碰巧的是,TikTok的用戶群偏年輕,所以這個小組的大多數人都會是Z世代。此外,眾所周知,在動物王國裏面,繼鬣狗與殺手大黃蜂之後,壹群對著老家夥不斷抱怨“OKBoomer的Z世代用戶就是壹群最可怕的獵手。如果這些測試觀眾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視頻就會被扔進TikTok的垃圾箱,除非有人直接在某人的個人資料上找到它,否則就從此埋沒。

然後,它會利用算法,根據每個用戶的口味來確定這個視頻會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即便妳不關註視頻的創作者,如果TikTok的算法認為妳會喜歡這個視頻的話,妳也會在妳的“推薦頁中看到它。

西方社交網絡的根本問題在這裏:改了找死,不改等死

譯者:b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