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的海洋科技工作。
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長周慶海。
編者按:2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 -2020年)》。《規劃綱要》立足中國國情,面向世界,是新時期指導中國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目標。
海洋科技是我國科學技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海洋科技的發展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實現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規劃綱要》也對其未來發展做出了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安排。為了讓讀者了解國家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對海洋科技做了哪些安排?我們對海洋科技下壹步如何發展有了全面的了解,我們特別邀請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長周慶海來解讀這些問題。
規劃航天與海洋科技亮點被列為中國中長期科技發展五大戰略重點任務之壹。
《規劃綱要》亮點頗多,海洋科技發展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從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等方面確定了重點任務,明確了今後我國海洋科技工作的重點和主攻方向。對於海洋界來說,最大的亮點是航空航天和海洋科技成為了本次規劃綱要的五大戰略重點任務之壹。這五項戰略重點任務是:壹是優先發展能源、水資源和環保技術。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解決資源、環境等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二是以掌握裝備制造和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為突破口,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三是把生物技術作為未來追趕高科技產業的重點。四是加快發展航空航天和海洋技術。五是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
《規劃綱要》之所以將航天和海洋技術列為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的五大戰略重點任務,是因為航天和海洋技術是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正在成為大國競爭的熱點。目前,我國海洋科技與國際先進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要縮小差距,應重點發展海洋監測技術、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技術、海底資源勘探和深海技術、海水綜合利用技術,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維護國家利益。
《規劃綱要》的具體部署對海洋領域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規劃綱要對海洋領域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在水和礦產資源的關鍵領域,海水淡化和海洋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得到優先考慮。海水淡化將重點研發海水預處理技術、核能耦合及水電聯產、膜低成本淡化技術及關鍵材料、濃鹽水綜合利用技術;發展海水淡化熱能設備、海水淡化設備和可規模化應用的多元耦合關鍵設備。
在海洋資源高效利用方面,重點研發淺水隱蔽油氣藏勘探技術和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綜合技術,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
在環境領域,強調海洋生態和環境保護的主題。重點發展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和裝備,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研究,發展近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海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技術,發展海洋動力環境高精度數值預報技術。在制造業領域,提出加強大型海洋工程技術和裝備的研發。
特別是在待開發的前沿技術方面,單獨列出了海洋技術,提出了四項前沿技術。分別是(1)三維海洋環境監測技術。重點發展海洋遙感技術、聲學探測技術、浮標技術、岸基遠程雷達技術,發展海洋信息處理與應用技術。(2)海底多參數快速探測技術。重點研究極端環境條件下的傳感器技術、傳感器自動校準技術、海底信息傳輸技術等。(3)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技術。重點開展天然氣水合物勘探理論與開發技術、天然氣水合物物化探與評價技術,突破天然氣水合物鉆井技術和安全開采技術。(4)深海作業技術。重點研究深水水下運輸技術、生命保障系統技術、高比能動力裝置技術、高保真采樣與信息遠程傳輸技術、深海作業裝備制造技術和深海空間站技術。
規劃綱要提出的前沿技術,重視發展多功能、多參數、長效的海洋綜合開發技術,提高深海作業的綜合技術能力。重點研發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技術、海洋金屬礦產資源海底集輸技術、現場高效開采技術和大型海洋工程技術。
在基礎研究方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關註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在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影響機制研究中的作用,海-陸-氣相互作用和亞洲季風系統的變異與預測,中國近海-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過程在全球變化和區域響應中的作用。
這些技術的發展和相關目標的實現,必將使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有壹個大的飛躍,使海洋科技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提高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思路和目標:未來國家海洋科技發展的思路和總體目標15。
目前,國家海洋局正在編制海洋科技“十壹五”規劃。根據規劃綱要的要求,海洋科技的總體目標是:未來15年,全國海洋科技工作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方針,緊緊圍繞發展海洋經濟、建設“生態海洋、安全海洋、數字海洋、和諧海洋”。把自主創新和支撐發展作為海洋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務,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優化創新環境為重要保障,集聚創新要素,激活創新資源,轉化創新成果,引領和支撐海洋事業全面發展,為建設海洋強國、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總目標做出貢獻。
總的思路是:“推進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協調支撐發展,推動引領未來。”具體策略是:根據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按照點、線、面設計,構建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框架。要突破壹系列海洋前沿技術,搶占海洋科技和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制高點;要牢牢把握服務海洋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安全的主線,把握海洋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著力解決制約海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要在點線面成果的基礎上集成創新,形成多形式多層次的創新載體,建立國家和地方相結合、各類科技力量和資源優化配置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使海洋科技創新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通過10到15的努力,在海洋高技術開發、海洋關鍵技術、海洋管理、海洋環境保護、減災防災、海洋安全、極地、海洋等重大科技問題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增強海洋科技創新和科技支撐能力;為海洋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海洋行政管理提供有效支撐,推動我國海洋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切實轉變海洋經濟增長方式,力爭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提高到60%;科技已經成為支撐和引領海洋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期工作:近期海洋科技工作的重點
1.制定“十壹五”國家海洋科技規劃。
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抓緊制定並認真組織實施“十壹五”國家海洋科技發展規劃。“十壹五”國家海洋科技發展規劃擬在現有海洋科技規劃的基礎上,結合海洋領域其他部門的重點工作,以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構建全國性、綜合性的國家海洋科技發展規劃體系, 以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社會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宗旨,以提高海洋管理和效率為目標,提高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有效促進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2.明確國家海洋局科技司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
“十壹五”期間,國家海洋科技部將按照“科研、支撐、服務、保障”八字方針,以服務和海洋行政、海洋經濟、國防建設為重點,實施《規劃綱要》,為全面實現《規劃綱要》提出的任務和目標奠定基礎。
在科學研究上,實行學科發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實用技術研究協調發展、穩定支持、超前部署、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要特別強調基礎研究為國家目標服務,聚焦海洋資源、環境、災害等與人類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通過基礎研究解決海洋事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和瓶頸問題。
堅持科技為管理服務的原則,進壹步加強海洋管理關鍵支撐技術研究,實現多種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提升海洋科技對海洋管理的服務能力,為海洋管理創新體系的建立奠定技術基礎,把“科技支撐”落實到位。重點工作是高技術在海洋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如海洋衛星遙感技術、3S技術在海洋管理中的業務化應用研究,加快“數字海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海上突發性汙染災害的監測、評估、預測和應急處理技術研究;新型海洋汙染物檢測技術及標準研究。
以實施《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為主線,創新機制,促進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緊密結合,做好“服務”經濟工作。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培育新興產業,提高海洋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有效整合和配置海洋科技資源,建立海洋科技開發轉化、信息開發服務、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管理等平臺,形成科技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商業運作體系。
按照提高海洋安全能力的原則,加強海洋環境調查和觀測,進壹步提高對海洋環境安全的認識,大力發展重大海洋災害預警和應急預報支撐技術研究,為海洋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