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作者雷利的父親雷潤民。
雷潤民(1959-1994),海灣戰爭後,聯合國駐伊拉克-科威特的軍事觀察員。2003年被聯合國追授達格·哈馬舍爾德勛章。
在執行維和任務中,因惡意被壹輛面包車碾過,當場壯烈犧牲。他的兒子雷棣是在壹年多後才得知的。
現在2019年34歲雷棣現任國家聯合會情報員,在劉猛的作品中提到他們是第壹批維和部隊,就是1992年中國第壹支“藍盔”部隊—軍事工程大隊赴柬埔寨執行任務,而醫療隊是在2003年的剛果(金),2003年被聯合國追授獎章。
1994年5月在伊科邊境因車禍犧牲。2003年被聯合國追授達格·哈馬舍爾德勛章。(達格·哈馬舍爾德是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因飛機失事遇難身亡,聯合國設立這個勛章以紀念和表彰在維和行動中犧牲的各國軍人。)
擴展資料:
《壹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主要內容
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著深情地回憶了“我”的爸爸出征前後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並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後,呼籲國際社會壹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原文:
敬愛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
您好!
我們雖然沒有見過面,我和媽媽卻接到過您的問候。兩年以前,我親愛的爸爸作為聯合國的壹名軍事觀察員,在執行維護和平的行動中壯烈犧牲,您給予了他高度評價,贊揚他是“壹名卓越的觀察員,在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中體現了人道與公正素質”。對此,我和媽媽向您表示深深的謝意。
兩年多來,我們全家沈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目光。他說:“孩子,等爸爸回來,我壹定送妳壹頂‘藍盔’。”我們與爸爸相約,等爸爸凱旋的那壹天,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迎接他。
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麽。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壹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本來他應該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卻被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他的死是光榮的。
他是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維護世界和平的聖壇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獻上壹束最美的鮮花,因為他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光榮戰士。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是51年後的今天,和平之神並沒有永駐人間。
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我們壹定要像爸爸那樣熱愛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衛和平。
敬愛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國孩子,通過您向整個國際社會呼籲:“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全世界應該壹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讓21世紀那已經能夠聽到的腳步聲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祝加利先生身體健康。
壹個失去父親的孩子
1996年11月8日
本文作者雷利
雷棣,現任國家聯合會情報員。他的父親雷潤民曾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壹名軍事觀察員,在壹次執行任務時犧牲;1996年8月雷棣曾親筆致信給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雷棣堅強、熱愛世界和平的信念感動著每壹個人。
這篇作文的作者是中國北京二中的雷利,他的爸爸雷潤民,是海灣戰爭後聯合國派駐伊拉克科威特的軍事觀察員,在維和行動中犧牲,2003年聯合國追授頒發以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命名的“哈馬舍爾德”勛章。
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先生給予了他爸爸高度的評價,贊揚他爸爸是“壹名卓越的觀察員,在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中體現了人道與公正的素質”,因此,雷利對加利先生心存感激,兩年後,他的兒子,在北京二中讀書的雷利給聯合國秘書長寫了這封信。
這篇課文屬於書信體文章,是壹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壹封請求和平的信。表達了作者的真情實感,也表達出了作者對戰爭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