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版本:微信讀書2.2.0
使用設備:iphone7
操作系統:ios11.1.1
體驗時間:2017-11-22
以下為微信讀書的結構框架圖:
1、操作按鈕位置混亂。最下面的操作欄順序不是很合理,建議將刪除調至最左邊,私密閱讀在中間,移動在最右邊,比較符合直覺的操作習慣。
用戶可以對在架書籍進行自定義分組,其中“歸檔”是默認的分組,可以往分組裏添加書籍。如圖,當分組內沒有書籍時,右上角是“修改分組”,裏面的操作包括“修改分組名”和“刪除分組”。當分組內有書籍時,右上角是“編輯”,點擊以後變成左上角“修改分組”、右上角“取消”。但從書架頁面(第壹張圖)可以看到,點擊編輯後,左上角變為取消。 即按鈕的位置是不規律的,不符合尼爾森有用性原則中的壹致性原則。
建議將分組的“修改分組”與“取消”交換位置,就會與之前的操作位置相壹致,避免用戶產生困惑和誤操作。
除此之外,想要分組書籍,只能通過“書架-編輯-移動”,建議可以在分組內直接添加書籍,點擊添加,打開書架內未分組的圖書,通過勾選加入此分組。
修改後如下圖所示:
2、發現頁右上角的FM42|3入口不是很明顯,看上去像是個標簽或者logo,並且,大部分用戶不知道FM42|3的含義(包括本人)。建議修改為壹個icon,讓人明白是可點擊的,然後裏面的內容是壹些電臺節目。
3、讀書界面按鈕太多,顯得很雜亂。如圖,當電臺在播放時,可以看到z軸懸浮3個按鈕,同時頁眉與頁腳分別有4個按鈕,且壹些按鈕展開後還有更多功能。面對這麽多的按鈕,有壹些按鈕還難以區分,用戶使用起來成本較高,這時需要更清晰的邏輯。
首先將讀書頁面的所有功能整理如下:
改進意見:
a、“語音朗讀 ”和“聽書 ”這兩個功能會使人困惑。筆者壹開始誤以為是同壹個功能,後來發現語音朗讀只是對文章的朗讀,而聽書是語音書評。這兩個按鈕在同壹頁面放開很容易混淆,合並在壹起性質又不壹樣。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將聽書功能與文字書評合並,都是書評,只不過形式有所差異(壹個文字、壹個語音)。從而使“語音朗讀”和“聽書”不在同壹個層級呈現,避免誤解。
文字書評是通過“相關想法”功能實現的,“相關想法”入口較深,被收在讀書界面右上角的“更多”裏。“相關想法”包括精彩想法和好友想法,其中精彩想法是按章節順序呈現的,如圖。
將“相關想法”功能與“聽書”功能結合,筆者對頁面進行重設計如下圖所示。新功能命名為“書評”,點擊進入有三大模塊“聽書”、“精彩想法”和“點評書籍”,聽書頁面與原頁面相似;精彩想法包括好友想法和網友想法。相比現有內容以瀑布流為呈現方式,筆者將內容進行了歸類:好友想法在頁面最上方,出現壹條,剩余的可以點擊展開箭頭查看更多;網友想法按照文章章節劃分,每壹章呈現5~10條想法,同樣可以查看更多 。“點評書籍”是對全書的點評,並可以給書籍打分,按鈕在頁面右上角。未點評狀態時為黃色,點擊進入評價;如果已點評,按鈕將變灰,可點擊,點擊後顯示“我”的評價。
b、“今天壹起閱讀本書的人 ”功能其實類似bilibili的當前***同觀看人數。但bilibili僅僅是提供了人數,沒有細致到個人信息,而微信讀書則是有更濃的社交意味。頁面內包括“書友”的個人信息、閱讀時長、筆記、讀書進度以及關於本書的想法。設想微信讀書是希望能通過***同閱讀來促進交友,再從社交中促進讀書。
可以看到,該功能與“相關想法”功能有些重復,微信讀書的做法是把“相關想法 ”收在“更多”裏。而經過a中的改造,“相關想法”也就是“書評”的功能點增加了,不適合再被收起。此時將作為壹個獨立的按鈕與“今天壹起閱讀本書的人 ”***同出現在壹級頁面。所以功能重復的問題就要用其他方式解決。
兩者重復的地方主要在“想法”上,“今天壹起閱讀本書的人 ”有關於本書的想法,“相關想法”則更是想法的聚集地,這樣重復顯得臃腫多余。
但進壹步分析可知,“今天壹起閱讀本書的人 ”和“書評”功能側重點不同,“今天壹起閱讀本書的人 ”側重於人,“書評”側重於評論。所以可以通過弱化“今天壹起閱讀本書的人 ”中關於想法的部分。具體實現方法是在“今天壹起閱讀本書的人 ”頁面隱藏“關於本書的想法”,然後用戶可以通過點擊名片進入個人主頁查看他人相關想法。
c、當前頁腳有4個按鈕,分別是抽屜式導航入口、進度條、亮度模式、字體。亮度模式和字體都是對閱讀體驗的調整,可以整合到壹起。這樣可以騰出位置放置“書評”功能。進度條使用頻率相對較高,可以直接顯示出來。最終頁腳改進如下:左下角為目錄、書簽、劃線等功能的抽屜式導航入口,調整亮度、顏色、字體、字號統壹放在壹個按鈕內,“書評”功能放置在右下角,進度條直接顯示於三個按鈕上方。
結合以上修改意見,讀書界面的最終結構框架如圖所示:
(更多中的功能除了“相關想法”被挪出以外,其他功能仍保留,這是為了防止例如“點評書籍”、“書籍詳情”壹類功能入口太深,降低可用性而做的保險措施。)
4、微信讀書支持純劃線摘錄,或者劃線摘錄並寫想法。劃線可以在抽屜式導航中找到,如圖(左),但是沒有列出相應劃線的想法。這點掌閱做的比較好,把劃線和想法都羅列出來,讓用戶可以輕松看到自己對該書的所有想法,用戶體驗更好,如圖(右)。
5、微信讀書可以豐富壹些手勢操作。如圖為多看閱讀的多種手勢操作,下拉:添加書簽;上拉:關閉圖書;雙指左/右滑動:打開/關閉抽屜式導航。
6、語音朗讀時不能通過點擊任意某句話開始播放,只能拖動進度條,而進度條不夠準確。可以參考音樂播放器中點擊相應歌詞直接從該句歌詞開始播放的形式,長按某段文字直接從該段文字開始朗讀。
7、掌閱寫想法可以“所有人可見”,也可以“僅自己可見”。而微信閱讀個人想法不能選擇“僅自己可見”(私密閱讀的想法是私密的,但公開閱讀的想法無法進行隱私設置),需要改進。
8、筆者發現,閱讀時選中壹段小於14字的文字會跳出如圖左所示功能條,包括復制、劃線、寫想法、查詞典、分享和糾錯。而當選中壹段大於等於14字的文字時會出現如圖右所示功能條,包括復制、劃線、寫想法、錄音、分享和糾錯。也就是說字少時是查詞典、字多時是錄音。這種設計應該是考慮到查字典時通常是查字詞,所以字數較少。而錄音通常需要錄比較長的句子。但是這樣的智能切換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壹段話剛好只有13個字,那就不能錄音了?所以建議按鈕上都呈現出來,即選中文字後跳出功能條,包括復制、劃線、寫想法、查詞典、錄音、分享和糾錯7個按鈕。
9、掌閱自定義設置較多,比如可以設置行間距、翻頁方式、護眼模式等,但這些屬於比較次要的功能,微信讀書可以在滿足產品大方向的前提下逐漸完善。
10、從產品角度看,?微信讀書定位於讀書社交,但目前做的遠遠不夠。僅僅是分享想法和好友關註,還沒有涉及到讀書群的概念。比如可以開設作者專欄,建立壹個由作者為導向的興趣社群,書迷們可以在社群內互動,交流讀書心得,甚至可以逐步發展線下活動。當然,這也是要看微信讀書的產品定位的,暫時是筆者壹個不成熟的設想。
歡迎批評指正,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