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誰有汕頭或澄海歷史變遷的資料!!!!!

誰有汕頭或澄海歷史變遷的資料!!!!!

澄海現在屬於汕頭的壹個區,澄海區。現在是中國最大的玩具生產基地。

在古代,澄海大部分還在海中,是壹個“海水”灣,逐漸漂向陸地。澄海地區在夏商周時期屬百越,秦漢時期屬南海縣揭陽縣,晉代屬東關縣海陽縣。隋唐歸潮州下的依安縣(海陽縣),宋元豐五年(1082)歸海陽、揭陽兩縣。明成化十三年(1477)後,現明確分為海陽、揭陽、饒平三縣,隸屬潮州府。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分為三個都城,分別是海陽縣的上外埔、中外埔、下外埔,揭陽縣的彭州、鰲江、鱷魚埔,饒平縣的蘇皖都城,都設在澄海縣。縣的名字,意思是“景程海的氣氛”,屬於潮州府。治所位於下外普渡首府王弼村(今澄海市)。

清康熙三年(1664),因實施靖邊海禁政策,撤銷澄海縣建制,縣內百姓全部內遷。康熙八年,恢復澄海縣,仍屬潮州府管轄。

1949 10澄海解放,澄海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9 65438+10月24日,經國務院批準,澄海縣建制撤銷,縣域並入汕頭市郊區。同年10月3日,165438+經國務院批準,恢復澄海縣建制。

1994 4月18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澄海縣,設立澄海市(縣級),由汕頭市管理。

2003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汕頭行政區劃調整,澄海設區,成為汕頭轄區。

澄海區* * *市區分八鎮三街,轄180個居委會(村委會)。另外,來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是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

澄海區位於廣東省東部潮汕平原漢江入海口,東經116度41分-116度54分之間,北緯23度21分-23度38分之間。東南與南海接壤,西北與潮洲接壤,西南與汕頭市接壤,東北與饒平縣接壤,東與南澳島隔海相望。距廣州480公裏,距臺灣省180海裏,距香港172海裏。全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素有“壹山壹水八分”之稱。全區總面積345.23平方公裏,其中平原322平方公裏,約占80%;丘陵坡地42平方公裏,約占10%;水域面積占9.6%。丘陵主要有蓮花山、南峙山、虎丘山、西陵山,其中蓮花山主峰海拔562米,為全區最高峰。324國道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漢江、東麗河、楊煉河、外沙河、新津河四條支流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匯入南海。海岸線長66.9公裏,淺海灘塗總面積121.33平方公裏,可開發利用面積100.53平方公裏,海洋資源豐富。

澄海區地處亞熱帶,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方由於鳳凰山、蓮花山是天然屏障,冬季幹冷氣流南侵強度較弱;該領土面向南海,水域廣闊,夏季受熱帶海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很大。其四季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雨熱同季,熱期短,降雨多集中在春夏,無霜期長,四季不分明。

澄海區年平均總日照時數為2217.7小時,日照百分率達到51%。年平均氣溫為265438±0.2℃;全年無霜期362天;年平均降雨量1443.7mm,受海洋氣候影響,全區災害性天氣主要有低溫、霜凍、低溫陰雨天氣、寒露風、臺風、“龍船水”、春旱、秋旱。

澄海區林地綠化率87.1%,農田林網和沿海防護林綠化率分別為93.3%和98.3%,公路綠化率91%以上,村莊綠化覆蓋率32.3%,森林覆蓋率14.8%。經過省級驗收,澄海達到綠化標準。

澄海的土壤分布在赤紅壤地帶,耕地肥力中等,但地形平坦連續,水稻土占80%,成熟度高,排灌方便,生產潛力大。

澄海區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全區總人口71,000,總面積345.23平方公裏。平均每平方公裏人口約2056人。

澄海文化基礎好。1978恢復高考以來,共向各高校輸送15243名學生。目前,全區擁有高校畢業生35654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8+0萬人。

澄海區15-64歲人口56萬余人,占總人口的66%。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年齡人口年齡構成年輕,文化素質較好,所以勞動力素質較好。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澄海的流動人口逐年增加。目前,外來人口常年保持在6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