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張誌和的?《雜歌謠辭·漁父歌 》
原文:西塞山邊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霅溪灣裏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菇飯蒓羹亦***餐。
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
釣車子,掘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釋義: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翺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江岸壹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回家。
作者:張誌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誌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壹,稱"漁童"和"樵青",張誌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壹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唐大歷九年(774年),張誌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遊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