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壹個事,剩女是不是都脾氣不好
剩女,年8月公布的個漢語新詞之壹。是指已經過了社會壹般所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廣義上是指27歲或以上的單身女性,很多擁有高學歷、高收入和出眾的長相,但也有很多自身條件較差。多數擇偶要求比較高,導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而變成“剩女”的大齡女青年。“剩女”,是那些大齡女青年得到的壹個新稱,她們被稱作“單身派”。日本人則稱之為“被男人扔掉的女人”,也可以稱為“3S女人”:Single(單身)、Seventies(大多數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Stuck(被卡住了)——單身,這些人部分具有高學歷和高收入,條件優越。比她們年紀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學了,比她們年紀小的也在挑三揀四之後高高興興地嫁人了;比她們聰明的沒她們漂亮,比她們漂亮的沒她們聰明——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她們。不少剩女有穩定的收入,體面的工作,生活環境舒適幽雅,卻在愛情上遲遲停留不下來。她們有充實的幹勁以及追求高層次的生活質量,遠大的理想,希望找到出類拔萃的另壹半。但是出類拔萃的男人是不會在她們背後默默付出的。要做好她們背後的男人,壓力太大。這樣導致長時間感情生活不協調,遲遲徘徊在婚姻的殿堂外。隨著年齡增長,也就在社會上剩了下來,所以成為了剩女。中國有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城單身女性被歸入“剩女”行列,但中國的“光棍”其實遠多於“剩女”,真正威脅社會穩定的是“光棍”危機。從理論上說,中國女性找對象應該不成問題,但現實生活中卻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職業女性說,她們難以找到與自己般配的另壹半。還有壹些女性說,在經過多年艱苦學習後,她們希望30歲之後仍能享受壹段人生,而中國社會普遍認為女性在27歲前就應“安頓”下來。剩女漫畫(壹)25周歲-28周歲之間,為初級剩女,這些人還有勇氣繼續為尋找伴侶而奮鬥,故稱“剩鬥士”(聖鬥士);(二)28周歲--32周歲之間,為中級剩女,此時屬於他們的機會已經不多,又因為事業而無暇尋覓,別“必剩客”(必勝客);(三)32周歲--35周歲之間,為高級剩女,在殘酷的職場鬥爭中存活下來,依然單身,被尊稱為“剩者為王”;(四)到了35周歲往上,那就是特級剩女,當尊之為“齊天大剩”(齊天大聖)。中國將30歲還沒嫁出去的女孩稱作“剩女”,研究表明:中國婦女最佳生育年齡為23-30歲,父親在30-34歲,母親在22-25歲時生下的孩子易成才。晚婚化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問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便是日本。日本是全世界晚婚化最嚴重的國家之壹。以男性來看,年日本人口調查統計:25歲到29歲未婚率是71.4%,30到34歲的年齡段有47.1%的男性未婚。50歲的男性未婚率是15.4%。那麽看看女性這邊如何呢,25歲到29歲的女性未婚率在年上升到59.0%。雖然低於男性但依然不容樂觀。年,30歲到34歲的女性未婚率是35%,50歲的女性未婚的有6.8%。而以上所有數字依然呈上漲趨勢。年,據相關數據顯示,“剩女”已突破了55萬,而這僅僅是保守數據。《海峽時報》壹篇文章稱剩女數量已達80萬,創世界之最。心理學研究還發現,相對於“剩男”,“剩女”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也更容易遭遇心理危機,因為她們年過28歲就算“剩”了,而男性可以被容到35歲。上海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某曾舉辦大型白領男女公園相親活動,組織者費盡心機說要平衡男女比例,但是結果官方說法是收效甚微,男女比例3:7。其實根據參會者現場的觀察,男女比例僅為2:8,以至於很多大齡上海女在這樣的大型相親會上待壹個小時都不見得能和壹個男青年交換資料和。這樣類似的活動已經辦過兩屆,前後相隔壹年,但是大齡上海女難嫁的問題絲毫沒有改變。 而靠近香港的深圳也壹直流傳著男女比例1:7的說法,可見剩女問題在中國幾個壹線城相當嚴重。答案總結兩小點:壹、感覺這感覺也可以理解成緣分,和壹見鐘情也有點關系。有時候妳看壹個人第壹眼就會覺得很舒服,而有時候對壹個人看很久,也得不到半點感覺。二、了解很多因為經歷了多次相親,所以自身帶有些許抗拒心理,害怕再次相親會受傷,所以才會導致相親總是不成功。其實在相親的時候,不妨對對方多了解壹些,不要走馬觀花只粗略壹看,畢竟婚姻是壹輩子的事情,要認真對待而不是當作兒戲。如今因剩女人數的增多,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呼籲社會多多關心剩女成長。基本特征“待嫁”1、高年齡,學歷、收入高低不定80後剩女壹部分是本科以上學歷,有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及文化素養,在大學裏摸爬滾打過四年,或許有過淒美快樂的感情經歷,但是畢業後都勞燕分飛,都知道“組織行為學”裏的本我自我超我,也能看的懂《time》裏的八卦新聞。個個都能稱的上“知本家”,有著較為穩定的職業和收入,也都算是“白骨精”,做事麻利,做人幹脆,在工作上都是穩準狠的角色,雖然都是“奔三”的晚婚壹族,紮在90後非主流裏壹下就顯出來,但是也會裝個嫩,換上休閑裝溜達在學校裏偶爾也能濫竽充數,喜歡感嘆自己“人老珠黃”,但是真被人說略顯“老態”的時候還會據理力爭。大眾普遍認為“剩女”具有“三高”——學歷高,薪水高,眼光高,但調查發現,“剩女”中學歷低、薪水低的女性數量更多,而女大學生是最怕成為“剩女”的體[1] 。2、壹般都是不修邊幅的宅女由於學習,註重塑造內在,認為人的內在很重要,愛打扮的都是學習不好的孩子。但是殊不知,不愛打扮不修邊幅,對於壹個女人來說,確實讓人感覺她不熱愛生活,家裏也肯定是壹團糟。還有壹種是屬於按照自己的審美觀點過分打扮,導致給人壹種負面視覺沖擊。日本流行的《掃除力》裏面關於剩女的掃除力說過:A、黴運不會接近幹凈的衣服。小小的褶皺、汙點和衣服的開線可以奪走妳的運氣。B、幹凈的衣服可以避開負面能量。相反將會怎樣?C、梳妝臺要整理有序,女人先要有個好的外表相貌,如果相貌不能改變就要學會打扮,梳妝臺的鏡子壹定要亮,會發現別人會評價妳越來越漂亮。總之不註意打扮,就如妳在淤泥裏向王子揮手,王子怎麽會選妳?3、絕對不會與異往她知道奧數公式怎麽算,她知道論文怎麽拿高分,卻不知道如何做男人這個科目。不知道如何去發揮,導致戀愛的分數永不及格。4、對象條件的目標不明確由於沒有怎麽接觸過異性,她不了解男人,不了解男人與女人的不同。就像我的表妹說的素質高,什麽為素質高?沒有標桿來衡量這個人是否素質高,有多高。說明她自己也沒明白素質是什麽東西。條件不好的,條件好指的又是什麽?無非就是學歷和經濟實力與工作性質,包括家庭條件。有無成年臥病的老人等。如果結婚這麽去篩選的話,太累了,人口早就可以控制了。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麽。5、大多數都是偏執的性格從上學拿高分開始,她就嚴格要求自己,更看不得別人犯錯,所以十分挑剔,性格孤僻,膽怯又強勢,自身就很矛盾。所以無論對方是否滿意,她做出的選擇大部分都是退出。不給對方機會,也不給自己機會。最麻煩的是,她自己認為已經做的很努力了。6、智商太高她接受能力很強,判斷能力又快,敏感,很容易知道相親對象的優缺點,只不過缺點會壹點壹點在她挑剔的性格中放大。這些給她造成了驚恐與慌亂,給對方壹種不平易近人的感覺。普遍特征喜歡宅、有若幹女性知己80後剩女盡管經常落單,但是也並非耐不住寂寞的人物,周末在家的時候,多是穿著睡衣在間裏逛蕩壹天,看看電視、上上網,多半時間用網絡來打發時間,充實自己,自己做點小飯打發日子,不洗臉就刷牙,能張嘴吃東西喝水就成,頭發亂七八糟也不管,床也不疊,起來窩在被窩裏看電視,看困了接著睡,這樣的日子可以持續壹個周末;但是也並非剩女們就這樣枯燥生活,80後的“剩女們”大多都有壹同樣“處境”的姐妹們,在平安夜、情人節這些“令人發指”的歡聚日子裏,幾個小姐妹們聚在壹起,要上幾瓶酒,壹同罵罵老板的“喪盡天良”,說說男人的“壹無是處”,並狠毒的“詛咒”壹些旁邊桌子的情侶“有今天沒明日”,然後快樂的壹飲而盡,第二天笑容滿面的繼續上班,繼續期待愛情,繼續祝福朋友。現代特征敢想、敢做、敢瘋狂盡管總是孤身壹人,但是作為改革開放成長起的80後剩女,都是有個性的壹代。敢於顛覆傳統,並且對自己做出變革性的改變,假裝潛水有幾個從小壹起長大的姐妹,都是80後剩女,在某壹日的聚會中,做出了個驚人決定,幾個人壹起去照壹套沒有新郎的婚紗照,結果幾個女孩就交了錢,還在照相前壹起減肥,照相當天,偌大的影樓盡管都是新人拍婚紗照,但是還是被我們幾個人搶了風頭,五個攝影師圍著拍,很多人都好奇的在我們周圍找“新郎”,五個女孩笑的依舊燦爛得意;幾個人經常會想壹些新奇百怪的點子出來,比如去學鋼管舞、或是壹起在春節的當下跑出去旅遊,總之,80後剩女不怕束縛,只要想得出來,就做的出來,且讓自己過的暢快淋漓。思想特征對待愛情,壹邊是海水,壹邊是火焰其實愛情這個話題對於80後剩女來說是永不褪色的,而且是充滿期待,只是對於這些已經經歷過青蔥歲月的女孩來說,愛情的話題已經談的太久,周遭朋友的經歷使得每個“剩女”都提高了警覺,讓她們又期待又排斥,而且在即將要經歷愛情的時候,就會發現種種障礙,就像林嘉欣主演的《愛情左右》壹樣,看過以後不僅婉言,同樣是出色的、大齡的、單身的林嘉欣,卻對於碰到的壹段段“愛情”產生了抵觸和抗體,那壹段段期待中的完美變成了遺憾。姐妹坐在壹起笑談的時候,也總是會說是瓊瑤阿姨“毒害”了我們,大家在高談闊論“結婚是瞬間的天堂壹輩子的地獄”的同時,還在遊走於壹場場相親中,等待著或許發生的愛情。優勢劣勢享受閃婚的幸福大齡剩女若想出嫁,需要具備壹個素質:眼明手快。指的是看中如意郎君後絕不遲疑,該出手時就出手,閃電戀愛,閃電結婚,壹切都得講個速度。妳已經沒有多余的青春可以跟他耗下去了,那就出絕招吧,讓他鉆進妳婚姻的圈套中來。閃婚族是幸福的。因為戀愛時間短,還未到審美疲勞期就已步入婚姻,婚後繼續享受愛情的甜蜜,順利度過磨合期。起碼比那種馬拉松戀愛後結婚的強。劣勢剩女,真的像中稱道、褒揚的那樣?剩女真的是時尚人生的標準?也許聊以的妳至今還沈湎於自我陶醉、感覺良好的內心夢境中,殊不知世上的現實早已把妳拋棄。就在媒體大呼特呼“剩女”現狀之嚴峻、“剩女”之時代個性的時候,殊不知身為剩女的妳已處於社會劣勢。田忌賽馬中的劣汰者為了可高可低的生活,妳努力完善自我成為最優秀的A類,過上妳想要的生活。然而,現實無情,A男娶B女,C女嫁B男,只剩下身處A類的妳,面對絲毫瞧不上眼的C男而感嘆:為什麽條件還算好的自身遇不到合適自己的人?要麽就是被迫接受“瞅的上眼的男人卻都已結婚”的普遍現狀,獨自空嗟嘆。感情中不懂付出的自私、膽小者都說好男人都已經結婚,可自己卻總忽視壹個道理,“好男人背後都有壹位好女人”!也許,真是女媧造人的不公平。無論是男、是女,婚姻中總歸有壹個付出多的人,而且當有了壹位,或兩位都是“甘於付出而不計回報”的傻子後,婚姻才更顯珍貴。自戀而無知的水仙身為剩女的妳,總是在感嘆“世間誘惑多,真情多遭傷痛”,但恰恰是妳被生活戲耍後,能不知痛定思痛,仍不懂“平淡是福”的道理。或許,身邊有人曾對妳說起,但妳總是被自己良好的感覺欺騙著,高傲的、近乎自戀的相信自己的美好和對等的伴侶,然而只重愛情的妳忽略了婚姻中最重要的真實,那就是庸俗的平淡。被隱形背叛的可悲成為剩女不可悲,但可悲的是別人敷衍、贊揚的表面之下是無盡的漠視、可憐。不僅沒嫁個好男人,還嫁都嫁不出去,沒有分享心底悲苦的身邊人,沒有敢說妳真正缺點的真心人,沒有……妳說,成為剩女仍卻自傲的妳不可悲嗎?妳不為身邊的浮華、從不說真話的隱形背叛而心痛?都只會說妳的好,妳還不可悲?從相信(Believe)、急迫(Urgency)、行動(Action)3個維度將剩女細分為七種類型:壹、為愛等待型。此類人相信愛情,願意為了找到自己理想中的愛情而等待,並且不輕易行動。二、口急心非型。此類人往往表示急於找對象,但是他們並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理想中的愛情,由此他們在尋愛時並不積極。三、玩票型。此類人經常約會,甚至於不同的約會對象之中,但是他們多是為了尋求,對愛情及約會對象並不認真。四、迫切出擊型。此類人往往到了適婚的年紀,想盡快找個人結束單身生活。但是他們可能並不是為了尋找真愛,而只是想建立穩定的關系和家庭。五、穩紮穩打型。此類人多為年紀偏長的60前及60後,他們由於人生經歷並不及於找到理想的另壹半,而是有耐心的選擇適當的對象和時機。六、言行不壹型。此類人表示急於找對象,同時對愛情也還懷有信心,但是嚴重缺少行動來擺脫單身狀態,是“剩男剩女”的最主要類型。七、全動力型。此類人從思想到行為都在積極的尋愛,壹但他們遇到理想中的對象,是最容易“”的人。主要原因壹、總認為自己很優秀,擇偶眼光過高,對男方的長相、才華、學歷、人品、經濟、地域等各方面都很挑剔,結果擇偶範圍狹窄。二、女權主義意識甚強,相處中,男方壹旦有與自己觀念不同的地方,她們便立即產生反感情緒。三、習慣使她們只重視自己的感受,越來越個性化,越來越自我。比如,很多“剩女”有潔癖,壹旦對方在衛生習慣等方面有她看不順眼的地方,她便無法受。四、猴子掰包谷,最後錯過了最佳擇偶時期。在當“剩女”之前,她們常常是眾多男子追求的對象,可她總是覺得還會有更好的男士在等著她,最後就被剩下了。五、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壹次刻骨銘心的戀愛所傷,從此固執地認為,她此生不會再有真正的愛了。於是,便有壹種自殘的心理。六、事業上要追求成功,不僅僅她自己這樣認為,就連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也如此鼓勵她。加上情感上的傷害和空虛,導致她躲在自己的事業中,以此為寄托。七、女權主義思想、自視過高、心靈的傷害等使幾乎所有的剩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她們生怕找不到比周圍女性朋友的丈夫更優秀的男人,遭人笑話。八、受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等消極觀念的影響,甚至認為其是壹種時尚,等意識到問題後為時已晚。九、不良的家庭教育,遲遲不能“斷奶”。有相當部分的剩女只要沒結婚,哪怕30歲,35歲,40歲,還跟父母住在壹起,她們被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她們在家裏的身份永遠是“女兒”,而非壹個的單身女人。她們在法律上是單身,但是在生活方式上不是。十、蒼白保守的生活方式。很多剩女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是兩點壹線的生活方式,大學也是走讀每天回家,好像是在上高四高五高六。工作了還是兩點壹線,只不過把學校換成了工作單位。朋友就是中學大學的小貓幾只,出了校門好像就喪失了交朋友的能力了。很多中國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只有家庭生活+職業生活,完全沒有非常重要的社會生活,沒有社交。剩女們都習慣把生活圈子小的原因歸結為“因為我的工作特性,所以沒有社交”。十壹、把愛情當童話,受挫力差。很多剩女到了25歲,30歲,還不能從童話公主夢裏醒過來,她們對愛情沒有體驗經歷,只有想象。壹旦初戀失敗,就痛不欲生,然後徹底否定男人,否定婚姻。最雷的壹句典型話就是:婚姻是女人的墳墓,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剩況剖析剩女的條件並不差,不僅她們自己,就連她們身邊的人也是這麽認為。但是生活就是這麽殘酷:比她們年紀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學了;比她們年紀小的也在挑三揀四之後喜氣洋洋地嫁人了;就連隔壁每次碰面都帶著自慚形穢表情的二丫都穿上婚紗漂漂亮亮出門子了——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她們。在剖析這種“剩”況時,有人說她們太,有人說她們標準高,也有人說她們不給自己機會。其實都不盡然,冰雪聰明的剩女們未必不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麽。所謂眼界高只是因為她們覺得自己不能屈就。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她們讀著瓊瑤的小說長大,書裏面男女主角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壹旦愛上,就生死相許、矢誌不渝。可現實裏的愛情,天時、地利、人和裏,好像總有壹個環節出問題,壹步錯,步步錯,飛流直下,最後滿盤皆輸,難以挽回,總是不符合她們的預測。其實剩女並不“剩”。她們不結婚,並不是因為沒有人追求,有的甚至還有著感情篤定的男友;她們也並非壹定要求瓊瑤式的愛情,這麽多歷練讓她們清楚明白什麽是感情真正的表達方式和存在狀態——她們只不過需要壹個對胃口的人和壹點點恰合心意的催化劑罷了。剩女恐慌前言“剩女”,是壹個被妖魔化的詞;“剩女”,也是被妖魔化的壹人。“剩女”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公眾對這個體的過激反應,卻是壹種倒退。有調查顯示,27%的“剩女”沒有愁嫁的壓力,36%的“剩女”認為單身也不錯。那些所謂的“剩女”,其實是主動選擇了“剩下”,她們之所以選擇“剩著”,是因為暫時還沒找到讓她們心甘情願結束單身的另壹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她們不能被稱為“剩女”,而是壹還在尋找幸福、為愛堅持的“單身女青年”。“剩女”,壹個被妖魔化的詞這個世界越來越寬容,人可以有很多種選擇,沒必要為了敷衍大眾之口而隨便選擇婚姻。只要妳自己快樂,別人怎麽看妳,怎麽說妳,其實都無關痛癢。心態好了,妳就是“勝女”,如果心態不好、自亂陣腳,那就真的成了剩女。為什麽越來越多優秀的女性寧願單身?香港兩性專家何式凝認為,這是因為大都中的女性跑得太快了,而男人沒有及時跟上,所以跑得快的女人找不到另壹半。這壹觀點,在最近的壹份剩女調查報告中得到了印證。幾天前,重慶發布了壹份《剩女調查報告》,是對重慶名28歲以上、未婚且無結婚對象的女青年進行調查後得出的結果。調查顯示,無論從職業、收入,還是心態來看,大部分剩女都不是被“挑”剩下的。據調查,有83.56%的剩女擁有自己的子,16.4%擁有多套住,29.16%的剩女有自己的私家車。75.46%的剩女月收入在~元,2.78%的剩女月薪在~元,月收入元以下的僅占21.76%。調查中,有27.13%的剩女認為自己條件不錯,沒有愁嫁的壓力;36.17%的剩女心態平和,認為婚姻是順其自然的事,單身也不錯。但剩女們並不排斥婚姻,據調查,71.25%的人近3個月內參加過相親,其中六成相親2次,三成相親1次,壹成相親3次以上。而最能說明問題的壹個數據是,有近剩女在相親後拒絕了男方。“妖魔化”帶來的體恐懼妖魔化的後果,就是不論“剩”還是“非剩”的未婚女性,還有她們的家人、長輩、朋友,甚至整個社會,都開始體恐慌。當90後也開始爭先恐後地加入相親大軍時,公眾對未婚的80後、70後女性們,就更不寬容了。“體恐慌”帶來的惡性循環“今年過年,如果妳再不帶男朋友回家,就不用回溫州了。我跟妳爸到杭州來過年,親戚朋友問起妳的事,我們丟不起這個臉。”掛掉,杉杉倒吸了壹口冷氣,當她的個人問題,上升到家庭、甚至家族問題的高度時,再強大的自信心也被摧垮了。研究生畢業,在職公務員,長相出眾,家境優越,以上這些條件加在壹起,讓杉杉在3年前剛畢業時,還是相當搶手的。當時可供挑選的“資源”,豐富到可以由老爸老媽先過濾壹遍,然後再由她挑選都綽綽有余。但28歲的杉杉已經被劃入“剩女”的行列。“女人們越恐慌,男人們就越有優越感,男人越有優越感,就越想找年輕的女人。然後,那些本不屬於‘剩女’的小姑娘們也開始恐慌了,由此便形成了壹個惡性循環。現在,連90後都來湊熱鬧了,70後、80後們想要找個好男人,難度就更大了。”杉杉自我調侃說,雖然這幾年她壹直在降低要求,但降低要求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自身貶值的速度。離婚率低當剩女終於出嫁的時候,早婚的基本已在鬧離婚了。1 +1=3剩女已經沒有時間去考慮是否要孩子,什麽時候要孩子的問題。而早婚的女人卻比剩女多壹層煩惱,總在要與不要之間左右徘徊,若不幸命中還得承受打胎的痛苦。剩女要孩子就得快。過了30歲,女人生出畸形孩子的幾率就大大增加。所以,剩女婚後趕緊要孩子,甚至大可以奉子成婚,早日完成樹人大計。永遠堅信: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寶貝;最好的壹定在最後面;“剩女”和“老弱病殘”壹點關系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