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疫情最盛的2020年初讀到這段文字的,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裏面的《談動》篇章。當時因為疫情自己從外市回到工作單位獨自隔離,從日出到遲暮,自己壹個人待著,確實感到些許愁苦,雖擁有無限自由支配時間,看似擁有了很多,但卻感覺仿佛什麽都沒有擁有,壹時間不知道該做什麽,就看書罷。讀到這篇的時候,眼睛有光閃過!醍醐灌頂!
自此,我買了課程學習理財,規劃讀書,記筆記,出隔離期後與朋友相約跳繩打羽毛球,跟著Keep健身,每早都有晨間喚醒運動,自己做飯吃,做出這些調整之後,生活仿佛壹下子明朗了起來,感覺身體裏蘊藏了很大的能量,抱著壹整桶純凈水壹口氣上五樓都蠻輕松!不得不說,精神狀態的力量強大如斯!
談動只是裏面的壹封信,朱光潛先生還在這本書中談讀書,談靜,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談擺脫,談盧佛爾宮所得的壹個感想,談人生與我,無言之美,悼夏孟剛,談學問,談交友,談休息,談體育,文學與人生,寫作練習,咬文嚼字……
真知灼見!受益匪淺!授業,解惑,如海中燈塔,指引前路方向。應當讓更多的青年知道此書,讓更多青年細細讀壹讀此書!推薦給妳們!
先生可謂良師益友,字字句句流露出對青年人的殷切期望,諄諄教誨當謹記,方不負先生的良苦用心。這個“朋友”,不可多得。
摘抄:
1.關於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壹,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壹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壹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妳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妳記憶,而且可以逼得妳仔細,刺激妳思考。
2.妳發愁時並不壹定要著書,妳就讀幾篇哀歌,聽壹幕悲劇,借酒澆愁,也可以大暢胸懷。從前我很疑惑何以劇情愈悲而讀之愈覺其快意,近來才悟得這個泄與郁的道理。
3.愁生於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於靜止,求泄的方法在動。
4.壹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我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沈寂,物界永遠不沈寂的。妳的心境愈空靈,妳愈不覺得物界沈寂,或者我還可以進壹步說,妳的心界愈空靈,妳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所以習靜並不必定要進空谷,也不必定學佛家靜坐參禪。靜與閑也不同。許多閑人不必都能領略靜中趣味,而能領略靜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閑。在百忙中,在塵市喧嚷中,妳偶然丟開壹切,悠然遐想,妳心中便驀然似有壹道靈光閃爍,無窮妙悟便源源而來。這就是忙中靜趣。
5.古今許多偉大人物常能在倉皇擾亂中雍容應付事變,絲毫不覺張皇,就因為能鎮靜。現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妳站在這潮流裏,自然也難免跟著旁人亂嚷。不過忙裏偶然偷閑,鬧中偶然覓靜,於身於心,都有極大裨益。
6.臣門如市,臣心就決不能如水。
7.所以站在十字街頭的人們,尤其是妳我們青年,要時時戒備十字街頭的危險,要時時回首瞻顧象牙之塔。
8.朋友,昔人臨歧而哭,假如妳看清妳面前的險徑,妳會心寒膽裂喲!圍著妳的全是浮淺頑劣虛偽酷毒,妳只有兩種應付方法:妳只有和它沖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現時這種狀況之下,沖突就是煩惱,妥洽就是墮落。無論走哪壹條路,結果都是悲劇。
9.我們要能於叫囂擾攘中:以冷靜態度,灼見世弊;以深沈思考,規劃方略;以堅強意誌,征服障礙。總而言之,我們要自由伸張自我,不要汩沒在十字街頭的影響裏去。
10.戀愛是人格的交感***鳴,所以戀愛真純的程度以人格高下為準。壹般人誤解戀愛,動於壹時飄忽的性欲沖動而發生婚姻關系,境過則情遷,色衰則愛弛,這雖是冒名戀愛,實則只是縱欲。我為真正戀愛辯護,我卻不願為縱欲辯護;我願青年應該懂得戀愛神聖,我卻不願青年在血氣未定的時候,去盲目地假戀愛之名尋求泄欲。
11.每讀到壹種好作品,看見自己所久想說出而說不出的話,被他人輕輕易易地說出來了,壹方面固然以作者“先獲我心”為快,而另壹方面也不免心懷慚怍。
12.“父母於子無恩”的話,從王充、孔融以來,也很久了。……今年我自己生了壹個兒子,我才想到這個問題上去。我想這個孩子自己並不曾自由主張要生在我家,我們做父母的也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裏糊塗地給他壹條生命,況且我們也並不曾有意送給他這條生命。我們既無意,如何能居功?……我們生壹個兒子,就好比替他種了禍根,又替社會種了禍根。……所以我們教他養他,只是我們減輕罪過的法子。……這可以說是恩典嗎?
13.人生又何嘗不是壹種理想的沖突場?不過實在界和舞臺有壹點不同,舞臺上的悲劇生於沖突之得解決,而人生的悲劇則多生於沖突之不得解決。生命途程上的歧路盡管千差萬別,而實際上只有壹條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這是自然的道理。世間有許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顧慮,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間也有許多人既走上這壹條路,又念念不忘那壹條路。結果也不免差誤時光。“魚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可也。”有這樣果決,悲劇決不會發生。悲劇之發生就在既不肯舍魚,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兒垂涎打算盤。
14.這些朋友的毛病都不在“見不到”而在“擺脫不開”。“擺脫不開”便是人生悲劇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業也不能成就。許多人的生命都是這樣模模糊糊地過去的。要免除這種人生悲劇,第壹須要“擺脫得開”。消極說是“擺脫得開”,積極說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認定壹個目標,便專心致誌地向那裏走,其余壹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
15.“長槍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壹,已足致勝。汝才有偏向,姑發展其所長,不必廣心博騖也。”十年以來,說了許多廢話,看了許多廢書,做了許多不中用的事,走了許多沒有目標的路,多嘗試,少成功,回憶師訓,殊覺赧然,冷眼觀察,世間像我這樣暗中摸索的人正亦不少。
16.大節固不用說,請問街頭那紛紛群眾忙的為什麽?為什麽天天做明知其無聊的工作,說明知其無聊的話,和明知其無聊的朋友假意周旋?在我看來,這都由於“擺脫不開”。因為人人都“擺脫不開”,所以生命便成了壹幕最大的悲劇。
17.我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壹種方法裏,我把我自己擺在前臺,和世界壹切人和物在壹塊玩把戲;在第二種方法裏,我把我自己擺在後臺,袖手看旁人在那兒裝腔作勢。
18.再比方生死,這又是多麽簡單的事,無量數人和無量數物都已生過來死過去了。
19.像莊子所說,它們“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20.它們決不計較生活應該是如何,決不追究生活是為著什麽,也決不埋怨上天待它們特薄,把它們供人類宰割淩虐。在它們說,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
21.我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目的。世間少我壹個,多我壹個,或者我時而幸運,時而受災禍侵逼,我以為這都無傷天地之和。
22.我雖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聖先賢的聲威。
23.許多人因為人生多悲劇而悲觀厭世,我卻以為人生有價值正因其有悲劇。
24.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
25.人生本來要有悲劇才能算人生,妳偏想把它壹筆勾銷,不說妳勾銷不去,就是勾銷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
26.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因為言是固定的,有跡象的;意是瞬息萬變,飄渺無蹤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無限的。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
27.梅氏並且說:“口開則靈魂之門閉,口閉則靈魂之門開。”
28.“言有盡而意無窮。”無窮之意達之以有盡之言,所以有許多意,盡在不言中。
29.美術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有彈性,能拉得長,能縮得短。
30.世間有許多奧妙,要留著不說出;世間有許多理想,也應該留著不實現。因為實現以後,跟著“我知道了!”的快慰便是“原來不過如是!”的失望。
31.生的自由倘若受環境剝奪了,死的自由誰也不能否認的。
32.人生是最繁復而詭秘的,悲字樂字都不足以概其全。愚者拙者混混沌沌地過去,反倒覺庸庸多厚福。具有湛思慧解的人總不免苦多樂少。
33.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變成屈服於事實而拋棄理想的墮落者。
34.這壹輩子人睜著眼睛蹈前壹輩子人的覆轍,下壹輩子人仍然睜著眼睛蹈這壹輩子人的覆轍,如此循環展轉,壹報還壹報,“長夜漫漫何時旦”呢?
35.社會所屬望最殷的青年們,這事實和問題是值得鄭重考慮的!時光向前疾駛,毫不留情去等待人,壹轉眼青年便變成中年老年,壹不留意便陷到許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厄運。這厄運是壹部悲慘的三部曲。第壹部是懸壹個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會;第二部是發現理想與事實的沖突,意誌與社會惡勢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滅,意誌向事實投降,沒有改革社會,反被社會腐化。給它們壹個簡題,這是“追求”、“仿徨”和“墮落”。
36.世間事之難就難在人們不知道或是不能夠轉壹個念頭,或是轉了念頭而沒有力量堅持到底。幸福的世界裏決沒有愚蠢者、怯懦者和懶惰者的地位。妳要合理地生存,妳就要有覺悟、有決心、有奮鬥的精神和能力。
37.“條條大路通羅馬”。實現人生和改良社會都不必只有壹條路徑可走。每個人所走的路應該由他自己審度自然條件和環境需要,逐漸摸索出來,只要肯走,遲早總可以走到目的地。
38.現在要擡高國家民族的地位,我們每個人必須培養健全的身體、優良的品格、高深的學術和熟練的技能,把自己造成社會中壹個有力的分子。
39.學問是任何人對於任何事理,由不知求知,由不能求能的壹套功夫。它的範圍無限,人生壹切活動,宇宙壹切現象和真理,莫不包含在內。
40.學問是精神的食糧,它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肚皮裝得飽飽的,是壹件樂事,心靈裝得飽飽的,是壹件更大的樂事。壹個人在學問上如果有濃厚的興趣,精深的造詣,他會發現萬事萬物各有壹個妙理在內,他會發現自己的心涵蘊萬象,澄明通達,時時有寄托,時時在生展,這種人的生活決不會幹枯,他也決不會做出卑汙下賤的事。
41.學原來離不掉問,不會起疑問就不會有學。許多人對於壹種學問不感覺興趣,原因就在那種學問對於他們不成問題,沒有什麽逼得他們要求知道。但是學問的好處正在原來有問題的可以變成沒有問題,原來沒有問題的也可以變成有問題。前者是未知變成已知,後者是發現貌似已知究竟仍為未知。
42.聰明人所常犯著的,他們過於相信自己的思考力而忽略前人的成就。其實每種學問都有長久的歷史,其中每壹個問題都曾經許多人思慮過,討論過,提出過種種不同的解答,妳必須明白這些經過,才可以利用前人的收獲,免得繞彎子甚至於走錯路。
43.欣賞與創造根本難分,每人所欣賞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創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返照;妳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妳在妳的性靈中能提出多少“與”它,物與我之中有壹種生命的交流,深人所見於物者深,淺人所見於物者淺。
44.我們中國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怕站而不怕慢,慢條斯理地不死不活地望前挨,說不做而做著並沒有歇,說做卻並沒有做出什麽名色來。
45.壹般人以為休息是浪費時間,其實不休息的工作才真是浪費時間。
46.休息的工夫並不是白費的,它的成就往往比工作的成就更重要。
47.生命是有機的,身與心雖可分別卻不可割裂;沒有身就沒有心,身體不健全,心靈就不會健全。
48.我仔細觀察我所常接觸的人,發現體格與心境的密切關系是很普遍的。我沒有看見壹個真正康健的人為人不和善,處世不樂觀;也沒有看見壹個愁眉苦臉的人在身體方面沒有絲毫缺陷。我們中國青年中許多人都悲觀厭世、暮氣沈沈,我敢說這大半是身體不健康的結果。
49.我常分析中國社會的病根,覺得它可以歸原到壹個字——懶。懶,所以萎靡因循,遇應該做的事拿不出壹點勇氣去做;懶,所以馬虎茍且,遇不應該做的事拿不出壹點勇氣去決定不做;懶,於是對壹切事情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徑走,遇事偷安取巧,逐漸走到人格的墮落。
50.鹽溶於水,飲者知鹹,卻不辨何者為鹽,何者為水。
51.妳自己沒有親身體驗過寫作的甘苦,對於旁人的作品就難免有幾分隔靴搔癢。很顯著的美醜或許不難看出,而於作者苦心經營處和靈機煥發處,微言妙趣大則源於性情學問的融會,小則見於壹字壹句的選擇與安排,妳如果不曾身歷其境,便難免忽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