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記得自己童年時期,大約在9歲的時候的情景。
當我問壹群女孩:我能跟妳們壹起玩嗎?
領頭的女孩說:我們不願意。
其他幾個女孩也跟著笑,然後幾個人開開心心手拉手去操場了。
那天壹個人留在走廊裏,整個壹天,都沒有心思上課。
從那以後,我在人群中總有莫名的孤單感,越是人多的時候越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成人後大凡多人聚會我都是推脫各種不參加。
不自信、自我否認、無法公開展示自我。
當然這些我也沒敢和父母提過壹次,至今。
當年的我,我特別希望能跟父母談壹談,希望得到他們以下的幫助:1、每天父母能主動問候我。在父母關心的問候中,也許我憋不住就會告訴他們每天發生的事情;即使我再想掩飾,也不會每天都能在父母關心中,掩飾到底。也許說壹說,更能緩解我內心的焦慮;
2、教我認識什麽是“朋友”和“友誼”。對朋友和友誼的認識是模糊和幼稚的,以為天天在壹起的就是朋友,就是深厚的友誼;除了壹群人,某個人外,可以找更多的誌同道合的新朋友;結交新朋友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幫助別人、分享等;或者帶我去更多的圈子,認識更多的新朋友;
3、不斷鼓勵我幫助我樹立信心。和誰玩,不和誰玩,不代表自己夠好或不夠好;人際交往中,多多發現和展示自己的優點,同時不斷反省自己,做正確交往方式的調整,不因人際關系的遠疏來判斷自己價值;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知道壹點,這些都是成長必須經歷的寶貴財富,坦然面對才是長大。
妳的成長中有被同學、朋友孤立的經歷嗎?現在妳怎麽看呢?
更多信息交流?請關註微信公號:湉媽正面管教(育兒挑戰、女性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