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攝像機
方法/步驟
1
城市建築的取景與構圖
由於建築物具有不可移動性,選好拍攝點對取景構圖就尤為重要。拍攝點應有利於表現建築的空間、層次和環境。空間是建築的主體,層次是表現空間的變化和深度,而環境則不僅僅是為了襯托建築,創造壹種氣氛,其本身就是建築的壹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份。
2
選擇合適的焦距
使用不同的焦距拍攝建築物,所產生的影像效果不同。把50mm焦距鏡頭稱為標準鏡頭,其拍攝出來的照片與視覺相同,最能反映事物的客觀性。以這個焦距為基準,焦距越長,透視感越差。鏡頭焦距越短(28mm或者16mm),建築物變形越大,但透視效果好,畫面的縱深感也能得到較好的表現,同時還能獲得大範圍的清晰度。
3
取景的方法
優秀的建築(或建築群)必然具有優美的建築環境。在拍攝都市建築時還應特別註意避開與主題無關的鄰近建築、電線、廣告牌等物的幹擾,尋找能充份表現建築的拍攝點,以獲得滿意的構圖效果。有時為了突出主題,取景構圖時也可故意攝入其它建築作為陪襯,但壹定要註意主題建築與其它建築的透視關系,不能喧賓奪主。在拍攝建築群時,高視點取景能較好地表現建築群的空間層次感。
拍攝城市建築,無論拍攝單個建築或群體建築,為了尋找最佳的攝影視點,攝影者壹定要事先全方位考慮壹下所拍建築周圍所有可能的視點,並鎖定壹、二個具有代表特色的能使所拍城市建築產生魅力和個性的視點來進行重點拍攝。拍攝時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以用升高視點來拍攝的做法,以盡量避免主體建築因拍攝視點太仰或太俯而出現的變形,通常情況下,高視點更便於全面展示現代建築四周地面或水面的環境,讓畫面內的視野顯得更開闊。拍攝還要註意選擇柔和的前側光光線,用以減少淺色建築樓房與深色環境之間的反差,這樣拍出來的片子才會和諧完美。
如果建築物的內外空間都很擁擠,那麽廣角鏡頭(有時是移動鏡頭或透視調整鏡頭)對於在畫面中囊括所有的被攝物,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建築物的壹個細節或壹個突出的特征往往會吸引妳的註意力,為了記錄下這壹細節或特征,長焦鏡頭可能有助於解決問題。對於狹小的室內照明(或大房間的小部分),手持式閃光燈非常有用,但同時必須作用快速膠片和長時間曝光,而長時間曝光又需要配備三腳架或別的照相機穩定裝置。
4
拍攝技巧運用
壹般來說,豎幅畫面拍攝有利於表現建築物的高大雄偉,或街道的縱深感,橫幅畫面拍攝能較好地表現建築群的林立。大多數建築物,具有無數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面、不同的姿態和不同的特點供照相機拍攝,當繞著感興趣拍攝的建築物四處走動時,仔細觀察慣常視線上下建築物的細節,發現建築物所呈現出來的流暢和協調的特性,並尋找在取景範圍內空出這些特性的方法,或表現成更具個性化的方法。
將不同的拍攝角度與光線完美地結合起來,絕對可以將普通的房屋拍攝成非常專業的建築圖片。進行建築攝影時,最好按照設計師的規劃,處理好建築體積和幾何比例――垂直線條在照片上也應該是垂直的。當相機鏡頭朝上時,相同的線條便會呈匯聚趨勢,攝影師站得位置離建築越近,這個效果就越明顯,可以使用廣角鏡頭對這種效果進行誇大,效果非常強烈。
采用廣角鏡頭拍攝建築物內部構造,而用遠攝鏡頭還可將房屋或建築物與背景分離開來,強調某個細節。有兩個很吸引人的角度是極低的相機機位和魚眼視角。任何極端水平或垂直的拍攝角度都可以拍攝出令人驚嘆的照片來。
民居建築外貌拍攝,主要靠自然光。因此正確運用自然光就顯得十分重要。不同的光線變化,對建築物有不同的造型作用。作為壹個專心拍攝建築的攝影師而言,很有必要對不同質地、不同表面、不同結構的建築物進行把握,比如玻璃房和土樓的色彩效果就是不壹樣的。根據觀察的結果,可以選擇最能表達建築物色彩的時候:清早、下午或黃昏。
5
了解自然光
建築是依靠自身的三度空間來表現其立體的空間,而用平面的照片形式來表現立體空間時,在壹定程度上將有賴於光與影。正確用光的含義是指控制光的方向、強度和品質,既要表現出受光面材料的紋理質感,又要能顯示出陰影凹處的深度而又不失凹處的細節。
從建築物的攝影用光來說,多采用順光(正面光)或半側光,順光利於表現高樓大廈的具體細節;前側光使建築物有較大的明暗反差,表現出立體感。現代的建築外墻多為玻璃裝嵌,反光耀眼,為了清晰再現細節,應在鏡頭前裝偏光鏡,消除玻璃的反光。
標準光是指與建築物正面成45度的前側光,但在表現外墻裝飾為玻璃材料等現代建築時,光照的角度就要靈活掌握了,既應避開強烈的反射光,又應表現出材料反射的質感,還要使其表面所反射出來的周圍景物不破壞主題。逆光雖無法表現建築的細節,但確有利於表現建築物優美的輪廓線,而頂光和平光(即正光)會使建築物缺乏立體空間感。有時還可利用晨曦、夕陽等特殊光線,給作品帶來色彩絢麗的光影效果。
在晴朗的日子裏,如果想表現建築物的某壹側面或建築物的某壹局部細節的圖案形式,可選擇順光拍攝;如果想表現建築物呈剪影形式。最好的建築剪影應在晨、昏時刻拍攝,這時天空中的景色,會為畫面增添濃厚的氣氛;陰天也是拍攝建築物外貌的好時機,此時的散射光沒有明顯的方向性,且光線柔和,有利於表現建築物的全貌和細節,有時還可利用這種光拍出高調的作品。
民居建築外貌拍攝,主要靠自然光。因此正確運用自然光就顯得十分重要。不同的光線變化,對建築物有不同的造型作用。在晴朗的日子裏,如果想表現建築物的某壹側面或建築物的某壹局部細節的圖案形式,可選擇順光拍攝;如果想表現建築物呈剪影形式。最好的建築剪影應在晨、昏時刻拍攝,這時天空中的景色,會為畫面增添濃厚的氣氛;陰天也是拍攝建築物外貌的好時機,此時的散射光沒有明顯的方向性,且光線柔和,有利於表現建築物的全貌和細節,有時還可利用這種光拍出高調的作品。
6
合理利用陰影
既然攝影是“用光作畫”,因而光線照射不到的陰影,必然也是作畫過程中的壹個重要方面。雖然在攝影創作中人們往往忽視了陰影的作用,甚至有意地避開陰影,但仍然是許多攝影作品中壹個生動的要素,對於建築攝影則更顯重要。
學會利用陰影的第壹步,是試著增強註意陰影的意識,直到成為壹種習慣,並學會區分可能成為作品壹部分的有趣的陰影和那種會分散觀眾註意力、從而破壞壹幅好照片的陰影。攝影時,通常眼睛往往只註意主體的趣味點,而忽視了陰影的存在。此外,人眼感受光線強度的幅度比任何膠片所能感受的幅度要大得多,因此,當曝光正常時,照片上的陰影壹般比實際的陰影顯得更黑,而且還會出現妳所沒有註意的陰影。所以,學會事先意識到被攝對象上的陰影及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陰影的性質決定於光線的性質。陰天光線散射時形成漫射光,這種光能產生非常柔和的陰影,不明顯,有時甚至難以覺察,因此,往往使被攝主體缺少陰影所賦予的立體感和空間感。與此相反,直射光(包括直射陽光、閃光燈或鎢絲燈直接射出的光)則產生硬性的、邊緣明顯的明影,與建築午上的亮部形成強烈的對比。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可以獲得優美的造型或真實感。
壹般來說,清晨和傍晚的影子最長,如果在這種時候拍攝,往往可以獲得誇張和變形的效果。拍攝時找個較高的視點,效果會更佳。陽光越強,影子就越暗,其效果也就越強烈。黑色的影子由於缺少容易使人轉移註意力的細節,因而能產生最強烈、最鮮明的畫面形式。濃重的、有壹定方向的陽影,如果是作為均衡畫面或增強透視結構的要素,就會在畫面構圖中起主要的作用。
畫面上大面積的陰影,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魅力。 當拍攝前景很雜亂而又難於避免的景物時,利用明影區域是極有成效的。有時為了拍攝壹幢剛完工的大樓,但是突然發現前景區域堆滿了來不及去除的建築機械、舊腳手架和其他雜物,此時便可選擇建築物被強烈的陽光所照射,而前景卻處於暗色陰影中的那壹時刻來拍攝。這種明影有助於隱沒所有會分散註意力的細節。曝光時要記住從強光區域取壹個準確的曝光讀數,這樣,陰影裏的細節就會因曝光不足而無法顯示出來。無論是清晨或傍晚,由天空中相當低的直射陽光產生的造型,對建築攝影都很有利。這種光線產生的陰影,不但能顯出建築物的形狀,還能表現建築物的紋理。當天空明暗沒有陰影獰在時,建築攝影家通常卻不會去拍照,因為此時拍出的照片肯定是平淡而乏味的。
END
註意事項
建築攝影並不是壹定要去拍攝宏大的建築,我們平時所見到的街景、民房都可以成為建築攝影的對象。關鍵是要有好的色彩和獨特的角度。而有些時候,黑白照片往往也能表達另樣的建築攝影效果――尤其適合於拍攝舊建築。 走街串巷拍攝市井風情,也是民居建築攝影的壹部分。街巷是壹個地區、城市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該地的現狀及發展變化,也可以看到雖具特色的當地風土民情。街巷中的景觀是豐富多彩的,但也是繁紛得復雜的。哪些值得拍哪些不值得拍,全在於妳的眼光。 要善於在平凡的街巷中,發現不平凡的特點。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觀察。觀察包括:街巷的建築類型,房屋布局,街巷的景和情。每壹地區都有街巷,但街巷又各有不同,各有特色,發現了不同就找到了特色。如江南古城的白墻、黑瓦、石板路,江南水城的小橋、石階,北京的胡同,邊寨的小街,都是這些地方獨有的景致。有了典型的景觀,還要有別具特色的情節,有了情節,才會使畫面動起來,活起來,才不致使街巷在照片中形成“空巷““死巷“。只有景和情交匯在壹些,才能構成有民俗特色的令人玩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