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1

 全文***9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壹部分(1—2段),描寫說書前書場的盛況。書場盛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觀眾多,到得早。“說書”十二點半鐘以後才開始,可是“不過十點鐘”,戲臺前的“壹百多張桌子”,“已經坐的滿滿的了”,以至“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裏送了看坐兒的二百個錢,才弄了壹張短板凳,在人縫裏坐下”;有的人甚至餓著肚子早早地趕來占個座位,使得戲園子裏竟然有壹二十個賣燒餅油條的。二是觀眾身份多樣,代表性廣。有“做生意”的,有“讀書人”,還有許多官員以及他們的家人。三是氣氛熱烈。有人在進場,有人在找座,有人在打招呼,有人在說閑話,有人在叫賣叫買,他們都有壹個***同的目的指向,即聽白妞說書。

 第二部分(3—5段),描寫琴師、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們的反應。首先是琴師演奏三弦子,初不覺怎樣,“只是到了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挑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裏彈似的”,很有特色。再是黑妞說書,從衣著打扮寫到動作表情,進而描寫黑妞的演唱清脆宛轉,高低徐急,富於變化,既有“字字清脆,聲聲宛轉”“或緩或急,忽高忽低”的直接描述,又有“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的生動比喻。然後是觀眾的議論,知情懂行的觀眾將黑妞和白妞進行比較,“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突出了白妞說書技藝的高超,為白妞的出場作了鋪墊。

 第三部分(6—8段),著力描繪白妞高超的說書技藝。這是課文的描寫重點。第6段描寫了白妞的衣著相貌、動作表情,特別用特定鏡頭描繪了白妞“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頭養著兩丸黑水銀”,是那樣清澈純凈,明亮潤澤,美麗傳神。第7段寫白妞說書歌聲的高亢,第8段寫歌聲的低回和變化。這兩段描寫白妞說書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聲音初不甚大——聲音越來越高,回環轉折,雄渾高亢,字轉悠揚——聲音陡然壹落,回旋激蕩——聲音悠遠、細弱——聲音揚起、諸聲並發——突然收結。作者在描寫白妞說書的節奏時,運用了很多貼切生動的比喻,使讀者能借助實體形象來感受到聲音的美,讓人們體會到白妞技藝的高超。

 第四部分(9段),以觀眾的議論來點明白妞說書的藝術魅力。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2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鴻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淮安楚州)。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李光(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壹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遊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作者清末劉鶚,(1857~1909)筆名洪都百煉生。《老殘遊記》借壹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遊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壹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墻上貼了壹張黃紙,居中寫著“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壹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麽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裏板臺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妳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壹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回到店裏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壹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打鼓”,演說壹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麽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她有壹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昆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裏,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壹點鐘開唱,如上午十點鐘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鐘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為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老殘遊記》(劉鶚)、《官場現形記》(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孽海花》(曾樸)並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