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的障礙主要包括心理障礙、語義障礙、知覺障礙、認知障礙。
1.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指壹個人由於生理、心理或社會原因而導致的各種異常心理過程、異常人格特征的異常行為方式,是壹個人表現為沒有能力按照社會認可的適宜方式行動,以致其行為的後果對本人和社會都是不適應的。在臨床上,常采用“心理病理學”的概念,將範圍廣泛的心理異常或行為異常統稱為“心理障礙”,或稱為異常行為。
2.語義障礙。
語義障礙是指在人際交往中在信息溝通上存在的障礙性因素,它會造成人與人在語言種類上的交流困難。語義障礙主要源於人們用於溝通的符號。信息溝通的符號多種多樣,如語言、文字(包括圖像)、體態語言等,這些符號通常有多種含義。當人們必須從眾多的含義中選擇壹種時,壹旦選錯,就會產生語義障礙。
3.知覺障礙。
知覺障礙是指在人際交往中的第壹印象對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造成影響,初次印象包括了談吐、相貌、服飾、舉止、神態等。感覺和知覺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過程,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基礎或初級階段,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兩者常合稱"感知"。感知的經驗在人腦經過加工改造,形成觀念或思維,則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
4.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是指在人際交往中過度的關註自我,從而忽視他人的需要,他人的存在,以自我為中心。認知障礙指與學習記憶以及思維判斷有關的大腦高級智能加工過程出現異常,從而引起嚴重學習、記憶障礙,同時伴有失語、失用、失認、失行等改變的病理過程。任何引起大腦皮層功能和結構異常的因素均可導致認知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