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國作家菲爾丁所雲:“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會把妳戕害。”如果片面理解“開卷有益”任為壹切書皆讀,而不取舍,不問內容,讀了就有益,其實不對!我們必須學灰壹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有所感悟的適合自己閱讀的好書才有益。
2、開卷不壹定有益,有時(假如讀了壞書)會造成損害.像教育家徐特立說的:“有關家過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無益身心的事大多來源於讀了那些壞書。當今社會上的壹些少年的犯罪事實就是壹個很好的證明,就是被那些不良書刊汙染了心靈,染上了不良惡習,導致最後走上違法犯罪之路。
3、漢代劉向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既然是藥,就具備兩種功能:壹是良藥,藥到病除;壹是毒藥,置人於死地。不是嗎?20年代的德國,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受其不良影響而論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書就像不好的朋友壹樣,可能會把妳戕害”。壹點也不假,現在就有壹部分同學迷上了武俠或言情小說,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誕的書籍,而把功課“丟”在壹邊,導致學習成績壹直往下降,最後造 成竹籃打水壹場空。試想,“開”這樣的書“卷”,能說是“有益”的嗎?“壹本好書勝過珍寶,壹本壞書比壹個強盜更壞。”因此,開卷是否有益,得先看開什麽卷。
4、果戈理《死鬼靈》中的比什伽秋,什麽都讀,他並非飽學之士,而是缺少鑒賞力的傻瓜;《莊子·列禦冠》中的朱澤漫,他學了壹門特殊的殺龍技術,其實沒有什麽地方有龍可殺,他才明白世間無龍,其本領白學也。如此說來,如不加選擇地開卷,總會事倍功半,害多益少!
5、馬謖熟讀兵書,談起兵法頭頭是道,可是當諸葛亮委以重任命之領兵監守街亭時卻死搬兵書令軍隊於無糧無水的山上安營紮寨,結果被司馬懿團團圍住斷絕水源導致失敗,可見只是壹味的開卷未必有益,更重要的是實踐和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