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來說,畢業生檔案主要有兩個去處:
壹、如果妳在畢業前夕沒有找工作或者沒有和任意壹家公司簽約合同,且沒有和校方說明妳的檔案去處,那麽妳的檔案會被打回生源地(比如我是生源地是龍巖的(也就是我的身份證戶口所在地),但我在泉州讀書,我的檔案在畢業後如果沒有明確給校方回復,那麽我的檔案會在1-2年內被校方掛鉤的人才市場(當時我們是海峽人才市場)打回生源地龍巖,這是默認的,不需要妳自己操作)。當然,如果妳在畢業前沒有找工作但有給校方明確回復說我的檔案需要打回生源地,校方也會幫妳寄回妳的戶口所在地的縣人事管理局檔案室備存。
二、如果妳在畢業前有找工作,且和公司有簽約、簽勞動合同,那公司的人事部會幫妳把妳的檔案調到公司所掛鉤的人才市場(比如,我在畢業前在廈門的某家公司上班,且有簽勞動合同(請註意,要有簽勞動合同才有效果),那麽我的檔案會在畢業後打在廈門這家公司掛鉤的人才市場(比如廈門人才市場))。
當然,個人建議,檔案最好打回生源地,也就是妳的戶口所在地,不然到時候如果妳離職了,妳的檔案沒有處理好移交工作,而妳的公司人事部又沒有幫妳打回生源地(比如後面人事部的人也離職了,工作沒有交接好)到時候會很麻煩的,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妳的檔案會被遺失,成為沒有檔案的黑戶,這在後面的社保辦理、住房公積金等等壹系列的福利都有問題。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妳的檔案打回生源地(也就是在畢業前和公司簽合同的時候和人事部強調壹下,不調檔案),然後畢業後和校方說壹下,檔案打回生源地就好了,這樣可以萬無壹失。
以下是幾點關於檔案的相關知識,可以參考壹下:
1、畢業生“學籍檔案”與“人事檔案”的區別及聯系
畢業生的學籍檔案是指通過參加全國統壹考試並被錄取的大中專院校學生的檔案,它以文字資料的形式記錄了高考成績、在校學習成績、家庭狀況、在校期間表現和獎懲情況等。畢業生的人事檔案由學籍檔案轉換而來,是指畢業生畢業後,在其學籍檔案中放入該畢業生的報道證,然後由學校將檔案轉交畢業生就業單位的人事部門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機構。這時的學籍檔案正式成為人事檔案,它是通過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機構簽訂就業協議,然後履行相關畢業程序並取得報道證後,才得以實現。
2、畢業生應如何對待自己的檔案
目前,畢業生中有壹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對檔案不了解,也不關心,甚至有的畢業幾年了,檔案還在學校放著;還有的將檔案放在家裏,更甚者早已不知將檔案丟在何處。現在,企事業單位招聘員工,國家公務員的選拔等都要審查檔案,並以其記載的相關資訊作為甄選人才的重要證據,另外,如辦理社會保險、職稱評定、出具各種相關證明等也都需要人事檔案。由於國家相關政策,規定畢業生畢業後暫時找不到就業單位的,其檔案可免費由學校保存兩年,有些同學就誤以為既然學校免費保存,就無須再到人才交流機構托管了。其實,學校保存的只是妳的“學籍檔案”,而真正發揮作用的恰是妳的人事檔案,如妳的轉正定級、職稱評定等相關事宜都是由學籍檔案轉換成人事檔案後才能進行的。按國家政策規定,大中專畢業生畢業(以報道證人事部門簽署日期為準)壹年後,即可由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機構批準轉正定級;本科畢業生畢業工作壹年(以報道日期計)、大中專畢業生畢業工作滿三年可申報初級職稱,由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機構負責辦理。由此可見,學校保存的學籍檔案只是“存放”,起不到任何作用。
3、哪些機構能保管人事檔案
按國家政策規定,組織、人事部門所屬的各級人才交流機構才有資格保存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後的人事檔案,各種私營民營企業、鄉鎮企業、中外合資、獨資企業都無權管理員工的人事檔案,壹般由委托的各級人才交流機構托管。畢業生也可以以個人名義委托人才交流機構托管人事關系。另外,各級人才交流機構,如省人才、市人才、各區人才等,它們的區別只是所屬部門的不同,其它無任何區別。
4、哪些畢業生的檔案適合到人才交流機構托管
不想回本地而想將戶口落在學校所在地的畢業生,準備考研的畢業生,還無法確定能否在現單位長期幹下去的畢業生,以上這些畢業生還可選擇將自己的檔案人事關系在人才交流機構托管。
5、畢業生在簽訂就業協議時應註意的事項。
簽協議前,應對企業全面了解,包括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工作時間、勞動強度等,同時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和願望進行綜合考慮,待明確後再簽就業協議。考慮周全為上策(按規定改派是有時間限制的),同時這裏也提醒到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工作的畢業生,除單位給妳上保險外,其它情況,如不能將戶口遷到本市,單純的檔案調動對妳無任何意義。妳可將人事檔案落在某人才交流機構,然後去上述城市工作,這樣可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造成損失。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妳,有什麽疑問的可以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