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婚禮不僅因宗教信仰不同而有著差異,而且因經濟狀況不同而相差懸殊。那些富裕的人家,對婚禮十分講究,多選在高級賓館、超級飯店或者豪華俱樂部舉行。婚禮前壹個星期時間內,新郎新娘便將白色燙金的請柬或郵寄或派人送到那些準備邀請他分辯們參加婚禮的人手中。有關婚禮的壹切事務,均由賓館、飯店或者俱樂部負責籌劃備。屆時,賓館、飯店或者俱樂部的停車場上停滿了各式轎車,來賓們魚貫地進入婚禮大廳裏面。新郎西服筆挺,新娘長裙拖地,雙雙站在大廳門口迎接客人。每到壹位客人,新郎熱情地與之握手,甚至擁抱親吻,互致問候;新娘雙手扶著膝蓋,身子微微向前蹲壹下表示敬意。來賓們先向新娘贈送壹束鮮花,然後到設在進門處的接待處簽到,並且贈送壹份禮金。客人們進入大廳後,喝著飲料,相互交談,互致問候。
預定的時間壹到,婚禮宴會立即開始。客人按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入席。應邀而來的專業樂隊演奏歡快的樂曲,職業歌手站在壹個高臺上,手執無線話筒,放聲歌唱。服務人員在大廳裏穿梭往來,為賓客們送來飲料、酒類和美味佳肴。有的新娘夫婦為了借婚禮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不惜花費重金,請客人們品嘗象肉、河馬肉等珍稀的野味菜肴。
當婚禮宴會進行到壹段時間後,司儀走上高臺,宣布結婚典禮儀式正式開始。首先由主婚人講話。在剛果上層社會,主婚人壹般由新郎或新娘的父母親擔任,主婚人享有對男女婚事的主要決定權,有時也特意聘請具有特殊身份或者特殊地位的人士擔任。接著由兩名證婚人講話;由男女又方各請壹名親朋好友擔任。隨後是新郎講話,代表新娘向各位來賓表示感謝,並在眾人的熱烈掌聲中將壹枚結婚戒指戴在新娘的手指上。最後,新郎新娘雙雙向父母兄弟、親朋好友和各位來賓鞠躬,表示衷心的感謝。
婚禮儀式結束,新郎新娘乘坐打扮得五彩繽紛的轎車,在親朋好友及來賓的長長車隊護衛之下,沿市區繁華街道緩緩而行,以昭示眾人。隨後,車隊來到新娘的家門前,新郎立即下車向迎候在那裏的嶽父母行跪拜大禮,感謝他們對自己妻子的養育之恩。客人們紛紛向新娘父母親表示祝賀,稱贊他們有眼力,挑選了壹位稱心如意的佳婿。新娘的父母喚人送上早已準備的飲料、水果和茶點等,招待各位賓客。在新娘父母處稍事休息後,長長的車隊又浩浩蕩蕩地駛向新郎家。抵達後,新婚夫婦向父母、兄嫂、重要客人行禮,隨後進入新房稍事休息。
客人們在歡樂的樂曲聲和激昂的鼓聲中,翩翩起舞,盡情歡樂。婚禮的慶賀活動壹般要持續10天乃至半個月時間,在這期間,新郎家天天鑼鼓喧天,夜夜燈火通明,歌舞從不間斷,佳肴餐餐充足。凡是前來祝賀的人們,即使是過路的陌生人,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接待,有的還會得到新婚夫婦的賞金。舉辦這樣大型豪華的婚禮,只有那些腰纏萬貫的富裕人家才能承受,因為花費是相當驚人的。
在剛果農村地區,尤其是北方農村地區,婚禮的形式要簡單得多,慶典的規模也十分有限,即使是那些財產豐厚的酋長的婚禮,同城裏的那些富翁相比也是顯得相當寒酸。在剛果農村地區,結婚娶媳婦須付足夠的彩禮,因為彩禮就是姑娘的身價。彩禮壹般是壹定數額的牲畜、商品和現鈔。如果男子付不起彩禮,經女方同意,可以自願受雇於女方家,為女方家進行無償勞動,以勞動的價值抵補彩禮。按照當地傳統觀念,父母視女兒為“財產”,認為女兒出嫁獲得壹筆報酬是應該的;男子則認為向女方家支付壹定數額的彩禮更能表達他的誠意。
剛果農村是以大家族為基礎的,南方以母系為中心,北方以父系為中心。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同壹大家族的成員禁止通婚。在南方母系家族中,舅舅對外甥或者外甥女的婚事具有主婚權利。男子娶妻,不僅要給女方家送禮,而且要給姑娘的舅舅送去同等價值的禮物,而且從第壹次求婚開始,壹直送到第壹個孩子降生為止。男方家舉辦婚禮,其舅舅負責操辦有關的事務,婚禮儀式由舅舅擔任主婚人。客人們在向男方父母表示祝賀的同時,須向其舅舅表示祝賀。在北方父系家族中,酋長掌握婚姻的決定權。男女訂婚、結婚均需要向酋長送禮,並得到酋長的認可。婚禮儀式上,酋長是當然的主婚人士,儀式的第壹項內容就是新婚夫婦、雙方家長和各位來賓向酋長跪拜行禮。新婚夫婦在蜜月期間,天天要前往酋長那裏問候請安。婚禮宴席上,能夠擺上牛肉、羊肉、雞,就算是富裕的人家,大多數家庭的婚宴上是以水果代替飯菜,以涼水代替飲料。新婚之夜,人們圍著篝火唱歌跳舞,表演富於民族特色的節目,熱鬧的場面壹直要持續到次日天明,婚禮慶賀活動宣告結束。
剛果人非常註重婚姻道德,許多有知識有修養男子講究尋找誌同道合的伴侶,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夫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倆人感情真摯,家庭幸福美滿。如果壹對老年夫婦遇上結婚50周年,人們壹定要為他們舉行壹個隆重的紀念儀式,猶如新婚慶典壹樣熱鬧。老大爺身著筆挺的西服,顯得精神抖擻,仿佛返老還童;老大娘壹身艷裝,戴金掛銀,仿佛回到當姑娘的年代。在高朋滿座的熱烈氣氛中,兒子兒媳向父親母親道喜,孫子孫媳向爺爺奶奶祝賀,賓客們更是交口稱贊老年夫婦堅如磐石的愛情。此時此刻,老年夫婦更是喜上眉梢,甜在心頭,他們高興得當眾熱情擁抱,甚至長時間地親吻。“人生七十古來稀”,將中國的這壹句古老的俗語運用到非洲是非常合適的。非洲人平均壽命短,過去只有30歲左右,即使今天也不超過50歲,能夠活到70歲的人為數不多,夫妻倆能夠雙雙活到70歲的更是十分少見的。因此,剛果人歷來非常重視金婚紀念日,即使經濟再困難的家庭,也要想方設法熱熱鬧鬧地慶祝壹番。在這種特別少見的喜慶日子裏,主人家要擺豐盛的宴席,招待前來賀喜的人們,人們要唱歌跳舞開展慶祝活動。當然,老年夫婦的金婚慶祝活動,自然是由兒孫們操辦的。
剛果風俗(壹)剛果習俗禮儀剛果是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壹個濱海國家,橫跨赤道,不僅氣候炎熱,降雨豐富,風光優美,而且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剛果逐漸形成為壹個獨具特色的國家,有著許多與其他非洲國家許多不同的風俗習慣。 剛果人性格豪爽,感情外向,待人熱情,講究禮貌。剛果人見到外國客人,總是顯得彬彬有禮,先是熱情打招呼問候,然後握手致意,有的甚至還要擁抱親吻表示友好感情。剛果人同客人交談時,習慣於用手或頭作出各式各樣的動作,以烘托自己語言所表達的含義,從而加深賓主之間的感情交流。外來客人如果能夠熟悉並掌握當地壹些加深感情交流的動作,即使不懂當地的民族語言,也能夠同當地人進行簡單的思想上的溝通與交流,向當地朋友表達見面時的誠摯問候。剛果人見到外來客人時經常使用的動作主要有這樣幾種: 手勢問候:將兩手舉至與肩平齊,來回翻動手掌和手心,或者將右手舉至與肩平齊的高度,前後輕輕搖動,是表示對初次見面客人的問候;見到久別重逢的至愛親朋,則不停地用右手輕輕拍打對方的手掌,是表示感情深厚、關系親密的問候。 揮手致意:舉起右手,捏成拳頭,伸出大拇指,不停地揮動,是表示對客人的極大尊敬,通常用來表示對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客人的致敬。 舉手敬禮:見到客人,身體端正,雙腳並攏,收腹挺胸,舉起右手,手心向外,左手垂放,緊貼褲縫,大喊壹聲“瑪斯德” (意為主人),是表示對自己崇敬客人的最高問候禮儀。 晃拳助興:同客人談話時,伸出雙手,捏成拳頭,來回晃動,是表示對所談論的話題非常感興趣。 彈指稱好:邊談話邊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有節奏地彈出“達、達”的響聲,是表示相互談話十分投機,覺得客人所談的內容好極啦。 搖頭贊美:頭部上下輕輕搖動,是表示對客人的談話感到異常驚奇的贊美之情。 剛果人殷勤好客,同外來客人交談幾句,便視為朋友甚至兄弟,盛情地邀請到家中做客,傾其家中所藏招待。客人進門,先用咖啡、茶水、礦泉水、水果等招待,熱情交談壹會兒後便請客人入席,品嘗富於傳統風味的飯菜。剛果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大麥、木薯和各種豆類;副食有豬肉(穆斯林禁食)、牛肉、羊肉、雞、魚、土豆、蔬菜等等。當地通常用於招待賓客的主食主要有:肉汁澆米飯、雞蛋炒米飯、木薯饅頭、木薯蒸糕以及各種甜食等。木薯饅頭的制作過程大體是:先將木薯放入水中浸泡數天,去皮晾幹,磨成細粉,加入面粉,註水攪拌,揉成團狀,用火蒸熟,即成饅頭。木薯饅頭雪白松柔,口感清新。木薯蒸糕是用木薯粉加水調勻,用芭蕉葉包成團狀或者條狀,放入沸水中煮熟即成,味道別致。當地招待客人的副食品主要有:香煎肉排、咖哩牛肉、串烤羊肉、清燉整雞、紅燒魚塊、魚香肉絲、土豆燒肉等。這些菜看的味道濃郁,甜辣適度,焦香爽口,外來客人食後會留下經久難忘的記憶。 剛果盛產花生,主人也經常用“花生面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制作花生面包的過程大體是這樣的:將花生搗成粉狀,加入少許面粉、糖等,用水調勻,邊調邊放入適量的發酵粉,捏成團狀或者條狀,上籠蒸熟即可。“花生面包”,黃燦燦,軟呼呼,甜絲絲,香噴噴,令賓客食欲大增。剛果人還喜歡用香蕉泥、花生粉、木薯面、棕桐油、辣椒糊和精制鹽混合後加水煮成濃糊狀,這種稱為“尤烏馬”的食品,既是主食,又當菜肴,是招待客人的常見食品。有的人家還喜歡將米粉和豆粉用水拌勻後加入香蕉泥,再用香蕉葉包成面團狀放入蒸籠蒸成粉包,制成招待賓客的上等食品。還有的人家在香蕉泥裏加入牛奶,冰凍後制成蕉凍,清涼爽口,既是主食,又是涼食,倍受客人歡迎。剛果人還經常用當地的野味食品招待客人,如將當地的大黃螞蟻捕捉後制成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蟻醬,用來拌猴子肉吃,風味獨特,許多外來之人別說吃過,恐怕從未聽說過。剛果人自制的香蕉酒,芳香撲鼻,口感特殊,是待客飲料中的上品。 到剛果開展經濟貿易活動,探訪當地朋友是必不可少的壹項工作,也是常見的壹項活動。身在異國他鄉,開拓市場業務,探訪當地朋友,很難分清是事務性探訪,是禮節性探訪,還是私人性探訪,但壹定要註意選擇探訪的時間和地點。掌握的壹條基本原則應該是,純屬業務性質的,盡量到對方的辦公室裏去,聯絡感情性質的,最好到對方家裏去;選擇到辦公室探訪應當盡量避開星期壹,因為這壹天可能是對方最繁忙的壹天;計劃到對方家裏去探訪最好選擇節假日的前壹天晚上,因為這個時候可能是對方情緒最好的時候。不論是到辦公室探訪還是到家裏去探訪,都應該事先通過寫信、打電話或者捎口信的方式,將探訪的目的、時間等提前告訴對方,壹來可以避免到時吃閉門羹,二來可以讓對方有所難備和提前安排。約見的口氣應該是友好的和商量的,表達的語言應該是真誠的和請求的,采用命令式口氣和強求式語言是壹定會碰釘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