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寶寶能夠健康、順利的成長,家長們在生活中總是變著花樣給寶寶做各種營養又美味的食物,生怕寶寶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盡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寶寶出現貧血、維生素缺乏等情況……究其原因,反倒是父母自認為所謂的“吃得好”、“營養豐富”,讓寶寶無端端地陷入了“隱性饑餓”的境地。
“食不厭精”為了能讓寶寶吃得更多更好,有的家長幾乎是每餐都花樣翻新,盡量把輔食做得精細,力圖讓寶寶獲得更全面的營養。實際上,這種追求精細輔食的做法反倒會破壞掉食物本身的纖維素和部分營養物質,從而影響寶寶營養物質的吸收。
另外,給寶寶吃過於精細的食物也起不到鍛煉寶寶牙齒咀嚼的作用,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的味覺發育。所以,給寶寶添加輔食還應做到粗、細搭配,先可以給寶寶吃壹些顆粒細小,口感嫩滑的細食,待適應1-2個月後,就要逐漸增加硬度,以鍛煉咀嚼功能,幫助牙齒萌出。
“挑三揀四”現在家長對孩子都很寵愛,很多時候都會按照寶寶的“吩咐”照做,這就導致寶寶偏食、厭食等情況的出現。維生素、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糖類等都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素,不同的營養素貯存在不同的食物中,寶寶偏食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攝入不足。
比如寶寶不喜歡吃肉食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脂肪就會攝入不足;如果寶寶不愛吃蔬菜水果,則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和維生素就會攝入不足。另外,寶寶偏愛的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甜食等零食,很容易造成飽腹感,從而影響寶寶的正常進餐,妨礙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因此,家長在寶寶的食用種類和食量上,壹定要有所控制,避免寶寶養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過猶不及”有壹類家長總是根據自己認為寶寶“應該”進食的量來餵食寶寶,促使寶寶盡量多吃。這種過度餵養也是導致營養不良的“兇手”之壹。因為寶寶的消化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善,給寶寶餵食過多,會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負擔,出現以消化不良為主的綜合表現,比如嘔吐、腹瀉、腹脹等等,進而影響營養吸收。
另外,當寶寶身體攝入過多的蛋白質、脂肪等,消化器官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也很容易在體內堆積脂肪,造成肥胖。同時,胖寶寶體內過多的脂肪還會影響維生素AD、鈣、鐵等的吸收,發生關鍵營養缺乏。所以,家長要合理控制寶寶的進食量,並根據年齡隨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