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CPU的主要性能指標是什麽?

CPU的主要性能指標是什麽?

cpu的性能指標有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和制程技術。

1、主頻

也就是CPU的時鐘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

壹般說來,壹個時鐘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性能。

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壹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臺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壹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

但對於服務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服務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異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服務器系統的不穩定。

3、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

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壹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4、制程技術

制程越小發熱量越小,這樣就可以集成更多的晶體管,CPU效率也就更高。

擴展資料:

中央處理器即CPU,CPU從雛形出現到發展壯大的今天,由於制造技術的越來越先進,其集成度越來越高,內部的晶體管數達到幾百萬個。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鐘頻率,單位是MHz(或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認為主頻就決定著CPU的運行速度,這不僅是個片面的,而且對於服務器來講,這個認識也出現了偏差。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臺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壹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

3、前端總線頻率

前端總線(FSB)頻率(即總線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壹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

4、位和字長

位:在數字電路和電腦技術中采用二進制,代碼只有“0”和“1”,其中無論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壹“位”。

字長:電腦技術中對CPU在單位時間內(同壹時間)能壹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叫字長。所以能處理字長為8位數據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單位時間內處理字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

5、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壹,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壹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盤。

6、cpu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來計算和控制系統,每款CPU在設計時就規定了壹系列與其硬件電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統。指令的強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標,指令集是提高微處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壹。

7、內核和電壓

從586CPU開始,CPU的工作電壓分為內核電壓和I/O電壓兩種,通常CPU的核心電壓小於等於I/O電壓。其中內核電壓的大小是根據CPU的生產工藝而定,壹般制作工藝越小,內核工作電壓越低;I/O電壓壹般都在1.6~5V。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熱過高的問題。

8、制造工藝

制造工藝的微米是指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制造工藝的趨勢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發展。密度愈高的IC電路設計,意味著在同樣大小面積的IC中,可以擁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復雜的電路設計。主要的180nm、130nm、90nm、65nm、45納米。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央處理器性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