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壹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它能讓我們開拓視野,讓我們豐富感情,讓我們增長知識等等。下面是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歡迎參考閱讀!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壹
魏延在諸葛亮麾下奮勇殺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諸葛亮取了西川,論功行賞時,連歸順不久的馬超也被封為“五虎上將”之壹,而和黃忠壹樣資格的魏延,卻被排斥在“五虎上將”之外。這就大大地傷了魏延的心。此其壹也。
諸葛亮壹出祁山時,魏延出了壹個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襲擊長安,壹舉定秦川。應該說,這是壹個大膽而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如果諸葛亮能夠采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議,以主力出陳倉或斜谷,以壹部出隴右牽制魏軍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襲長安,是能夠壹舉定秦川的。但諸葛亮卻過於謹慎,堅持所謂“十全必克而無虞”之道,坐失良機。反過來還譏諷魏延:“妳以為中原就沒有比妳聰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擊,管叫妳有去無回!”結果諸葛亮還是傾舉國之兵走隴右大道正面攻擊,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自己也累死於征戰途中。此其二也。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二
《三國演義》的壹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的刻畫,來體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壹個小心眼智敗張郃的戰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與描寫介紹,與此同時又加入了壹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還有作者采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文學手法。《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敘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系,不會在壹個章節之中只敘述壹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只讀壹條線索的冗長與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