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回顧舊知
學生自由讀文。思考:上節課我們都學了些什麽?指名。
生:課文主要講了五種玻璃,還有每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生:五種玻璃分別是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和吃音玻璃。
師:它們的特點和作用分別是什麽?
生:夾絲網防盜玻璃特點是自動報警,作用是防盜;夾絲玻璃的特點是非常堅硬,不易破碎,適用於高層建築。
二、探究寫作特點
1、師: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了解到了五種功能奇特的玻璃為我們創造出來的奇跡。本節課我們要看看作者是怎麽樣把五種玻璃的特點描述清楚的,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麽特點,例如說明方法、語言及結構特點方面。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並且把妳的發現用筆做上記號。
生自由讀文,在課本上做批註。
匯報:
生1:我發現課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生2:不是總分總,是分總。
師:為什麽?
生2:因為課文前五段都是介紹新型玻璃的,分別介紹了五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最後壹段是對全文的總結,講了新型玻璃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還說將來壹定還會帶來更大的奇跡。
師:總分總的結構應該是什麽樣的?
生3:先總起,用概括性的語言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再分別敘述,最後再總結。
師:對。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在於文章開頭有壹部分內容應該是對全文內容的總起。師:所以本課應該是分總結構。(板書:結構 ? 分——總)
生3:課文中這壹句:“變色玻璃還會隨著陽光的強弱而改變顏色的深淺,調節室內的光線,所以人們又把這種玻璃叫做‘自動玻璃’。”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妳找得很準確!在說明性的文章裏比喻這種說明方法也叫做打比方(板書:說明方法 ?打比方)。
這樣的說明方法有什麽好處?
生3:因為變色玻璃的顏色可以隨著陽光的強弱而改變,就像窗簾壹樣。
師:對!這個比喻讓我們很形象的明白了變色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我們在自己的文章裏也可以應用這種說明方法。
生4:文章中還有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在第五自然段。(板書:列數字)
師:讀壹讀句子。
生:“臨街的窗子如果裝上這種玻璃,街上的聲音為40分貝時,傳到房間裏就只剩下12分貝了。”這裏40、12分貝都是應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生:這句話中還有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作者將室外的聲音和室內的聲音進行比較,來說明吃音玻璃的吃音的特點。
師:說得好!妳把這種說明方法理解得很準確。(板書:作比較)
生:還有舉例子。在第四自然段,“在炎熱的夏天,它能阻擋強烈的陽光,使室內比室外涼爽;在嚴寒的冬季,它能把冷空氣擋在室外,使室內保持溫暖。”這裏就是舉了個例子,在夏天和冬天室內外的溫度不同。(板書:舉例子)
師:從同學們的回答我知道,妳們已經將說明方法的特點了解得很透徹了。希望我們不僅能了解它們,還要學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介紹壹樣物體。除此之外,課文的寫法上還有什麽特點嗎?比如課文的語言和結構上那妳有什麽發現?
師:還有什麽發現嗎?
生:我發現課文裏有比喻句,在課文第三段,“變色玻璃還會隨著陽光的強弱二改變顏色的深淺,調節市內的光線,所以人們又把這種玻璃叫做‘自動窗簾’。”這裏作者把變色玻璃比作自動窗簾。
師:這樣寫有什麽好處?
生:這樣寫可以讓我們明白變色玻璃就像窗簾壹樣調節光線,還是自動的。
師:這樣就很可以讓我們很容易理解變色玻璃的特點。還有這樣句子嗎?
生:還有“噪音像壹個來無影去無蹤的‘隱身人’。”這裏也是比喻。
師:其實,在說明文裏,這樣的比喻也是壹種說明方法,就是打比方。它既可以告訴我們物體的特點,也使得句子讀起來讓人感覺很有趣。真是壹舉兩得。所以我們在寫說明文時也應該學會用上這樣的比喻句。(板書:語言 比喻)
生:課文裏還有擬人句,在第五自然段,“盡管這位‘隱身人’難以對付,人們還是相處了許多制服它的辦法。”這裏作者把噪音當成人了,說它難以對付,還說要制服它。
師:這樣寫有什麽好處呢?
生:這樣可以讓我們讀起來很有趣,就像是對付敵人壹樣,要制服它。
師:很好!比喻擬人這樣的句子可以讓文章更生動妳讀書很用心!(板書:擬人)
師提示:妳們讀讀這壹段,“臨街的窗子如果裝上這種玻璃,街上的聲音為40分貝時,傳到房間裏就只剩下12分貝了。”妳有沒有發現表示聲音大小的數字40和12,既沒有多也沒有少,就是這麽多。妳從中發現了什麽?
生:說明作者肯定做過實驗,用上了測量聲音的儀器。
生:這個數字壹定是測量的結果。
師:那我能隨便寫壹個數字嗎?四十多或者十幾?
生:不能,那樣就不準確了。
師:所以,我們在寫說明文時,壹定要註意壹點,那就是——
生:準確!
師:用詞要準確,說明的內容也要準確。(板書:準確)
師:還有什麽發現嗎?
生:老師,我還發現文章中有壹個過渡句,在第二段,“另壹種‘夾絲玻璃’不是用來防盜的。它非常堅硬,受到猛擊仍安然無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斷絲連地粘在壹起,不會傷人。”這裏就是用了壹個過渡句。
師:妳有壹雙發現的眼睛!(板書: ? 過渡句)
師:文章中還有這樣的句子嗎?讀讀課文找找看。
學生默讀課文。
生:還有這裏也是過渡句,“還有壹種‘變色玻璃’,能夠對陽光起反射作用。”
師:我們知道過渡句的承上啟下作用,這裏怎麽表現出來的?
生:這裏有壹個“還有”這個詞語,它表示之前已經有壹種玻璃了,現在又介紹另壹種玻璃,所以用“還有”這個詞,這就是承上的作用。
師:說道好!分析得很清楚!看來過渡句也有不同的形式,有的比較明顯,有的就比較隱蔽。再讀讀第四、第五段開頭。
生:沒段開頭都不壹樣,都是過渡句。
師:請同學們改改課文的開頭,都用“有壹種玻璃叫······”開始介紹,讀壹讀。說說什麽感覺?
生:這樣就比較單調。
生:不自然。
師:這就是本課結構上的壹個很大的特點,段與段之間的都有銜接,而且過渡富於變化。
師:前五個自然段中,每段在內容上有什麽特點?
生:每段都講了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2、師:總結壹下,從本篇課文中我們學到了哪些寫作上的方法?
生1:我們學到了說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
生2:我們學到了課文的結構特點是分——總,還學到了每段開頭都有過渡句,而且還各不相同,富於變化。
生3:課文在語言上用了比喻擬人,這樣使句子更生動形象。在寫說明文時還要註意用詞準確。
生4:課文在介紹玻璃的'五個自然段中都是先講特點和作用。
三、激發興趣,發明“新型玻璃”。
師:讀讀文章最後壹段,其中有這樣壹句話,“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們將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跡。”想象壹下,人們還會創造出哪些奇跡?妳想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來嗎?
生:想!
師:那就想壹想,妳想要創造的什麽樣的玻璃?它有什麽樣的特點和作用?
生1:我想創造餓夢幻玻璃,如果我想看美景,它馬上就能變換出來壹幅風景,如果我想看別處的景色,它也能馬上變換出來。
生2:我想發明壹種特別堅固的玻璃,壞人怎麽也打不破。
生3:我想發明的玻璃裏面可以看見外面,壞人從外面不能看見裏面。
生4、我想發明的玻璃能自動吸收灰塵,
四、由說到寫,反饋、匯報、評價。
1、師:在剛才的發言中,我們聽到了每個同學都有豐富的想象力,都有創造奇跡的潛力。現在,就用妳的筆把妳的發明創造詳細的敘述出來,註意盡量用上本課學到的寫作方法。還有壹個要求,就是要讓妳的發明自然的融入到課文前五個自然段中,所以妳的開頭應該過渡自然,而且不能與文中雷同,可以嗎?
生:可以!
2、學生寫作。
3、匯報:
生1:這種玻璃不是讓玻璃變顏色的,調節室內光線的,而是讓它把陽光吸進室內,到了晚上睡不著覺時,想要看書,可是在燈光下看書對眼睛不好,這時就可以在玻璃上比劃看書兩個字,房間裏就會變成白天,這樣看書就不會擔心近視,如果想要看電視,就說壹聲“看電視”,玻璃上會出現妳想看的節目。
師:她這個自然段寫的怎麽樣?妳聽出了什麽?
生:她第壹句話有些不通順,需要修改。
師:我們再聽聽這句話,生1讀第壹句。應該怎麽修改?
生A:應該改成“這種玻璃不是通過讓玻璃變顏色來調節室內光線的,而是把陽光吸收進室內,並且儲存起來的。”
生B:這段中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舉了看書和看電視兩個例子來說明玻璃的作用。
師:妳們聽得很細致。就是這樣,我們要把學到的說明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並且作文寫好以後還要及時修改,這樣才有助於作文水平提高。
生:我發明的是壹種全功能玻璃。把它穿插進第三段後面:有壹種玻璃,是玻璃中的極品。它可以識別出主人,主人來了就自動開門,不是的話,會第壹時間鎖上壹切東西,再用壹種“讀心芯片”,讀出這個陌生人心裏想的是好是壞?再讓他進去,進去了,如果他想偷東西,立刻把他轟出去。
師:這位同學的呢?
生A:他把這段穿插進第三段後面很合適。
生B:他沒寫出來怎麽把小偷轟出去。
生C:他也運用了舉例子的方法,舉了小偷這種情況。
師:對,這是壹個想象力豐富的發明,可以看出來這位同學很關註科技發明,用上了“讀心芯片”這樣的詞語。希望妳能如願!在作文時,我們要把自己的發明自然的穿插進課文中,這位同學的是壹個成功的例子。同時,我們要把自己的發明詳細準確的描述出來,才能讓讀者明白。這也是作文要註意的地方。
生3:我發明的想象玻璃有很多功能,我先簡單介紹幾種功能,第壹種是妳心想的是什麽,玻璃就會把妳想的東西變出來。還有就是這種玻璃可以防盜,如果小偷來了他就會給妳報警,如果想看星空的話玻璃會馬上變出星空的樣子給妳看,如果妳想去美麗的地方玩,玻璃會送妳去美麗的地方玩。如果妳想看電視,可是停電了,只要妳說壹下就會有妳喜歡的節目。我發明的玻璃美嗎?大家也來發明新型玻璃吧!
生A:她用了分類的說明方法。但是她有壹句重復了,說了兩遍去美麗的地方,顯得啰嗦了。
生B:還有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如果······如果······如果······
五、作業
師:我們設計了這麽多的新型玻璃,妳想把它們推廣出去嗎?